论及生死,愿我们从容。
树洞一年了,要搬家啦
去年6月底开始使用的亚马逊AWS,现在正好一年。免费套餐也用完了,正好我有两个帐号,也结合国内访问需求,马上准备将树洞搬到东京啦。 选东京主要是照顾国内需求,我在这儿使用cloudflare加速的情况下体验几乎没区别,也就我一人访问,属于我的秘密花园,性能负荷上也不是问题。 翻看一年的帖子,最大一个感慨是为何不早点找个稳定的地方搭建博客。从高中就知道这个新鲜事物,如果那时候足够敏锐的话我现在也是十年老博主,能沉淀下来多少技术学习文档,以及更为珍贵的当时的心情。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今天。 当我的博客到达新的家后,我要常回家看看啦。越来越喜欢我的这个名字: 树洞:我的家。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大约一年前,我想尝试自己搭建一个XXX服务器,一方面自己可能偶尔有使用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是亲自做一遍熟悉一下并且记录搭建步骤,之后再有需要到话拿出之前到笔记迅速就能完成。 记得当时搭建时候费了很大到劲,命令不熟,各种包找不到,以及亚马逊防火墙的各种坑。看了很多帖子,踩了不少坑,用了很久时间终于把L2TP搞定了,苹果Android都可以连接,当时还是超级开心的,并且特别详细到把每一步骤都记录了下来,一方面为自己留存,一方面觉得其他的教程帖都是垃圾,按照我的这个一步一步来肯定能作成。 最近就到了翻笔记到时候。国内同学有这个需要,我法兰克福服务器在国内连接有点慢,所以打算搬到东京,然后特别欢喜的打开我的帖子一步一步照着配置我的新服务器。 然而噩梦就此开始了。时隔一年,用到了各种软件都有升级,有些甚至安装方法都不一样,本以为半小时说有事情完成,可是光安装包就用了很久。其中一个包由于亚马逊Linux内核升级还报错,虽然找到了解决方案但是我还是不清楚到底有没有正常运行。安装包还好,更折磨人到是一些包到配置文档发生了结构改变,我直接复制之前到内容到新服务器,软件根本不能识别我的配置语句,也就算说,我得重新读一遍新的文档,并且按照新的结构结合我的需求再写一遍。这和我第一次配置有啥区别,并且我沾沾自喜的笔记也毫无作用。 以为半小时到工作量,至少做了有5小时还没搞定。所遇到的问题我也有头绪知道该怎样解决,报出的错误我也差不多能找到原因在那儿,可是我就是想配置个XXX服务器啊,我每天工作重点不是搞这个,我不想将我的大量时间投入在这个一次性工作,因为可能现在学会了可是一段时间后又有了新的问题。突然间也特别理解网上写教程到博主,之前一直好奇为何这么多人写一些错误到教程,有效的却少之又少,现在逐渐明白,那些并不是错误的,只是博主写作当时可以运行可是后边由于某种关系不好使了。就像我到那篇事无巨细的流程贴,现在即使是让我看来,也是一篇行不通的方案。 后来我用了github的安装脚本,星星和分叉都很高,上边还写着在不同的系统都测试通过,我尝试着安装,确实太好用了,随便点几下就同时配置好了L2TP和PPTP,让我自己搞到话估计还需要好久,而这个脚本时间大约只用了十分钟。并且这个repository是开源的,也不用担心有病毒,这只是一些脚本文件,每一个我都能看懂它在干什么,只是我自己做到话,这么多句命令我不能保证全部一次性正确,所以需要搞很久。并且这个开源的代码是随时更新的,像我遇到的软件升级配置文件语法不一样到情形,这个脚本的用户会很快察觉到,并且提交issue快速做出更改。这也是开源共同协作到力量。 这个经历让我特别感慨,感慨到内容就是题目这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到人去做,每个人就尽力把自己到任务做到最好。像刚才配置XXX,我自己再扣下去的话也肯定能搞成,因为第一次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弄好的,可是特别的费时费力,并且是一次性的我的成绩用不了多久就被淘汰了。所以这么多时间,我把我的事情做好该多好,将机器学习自动驾驶往前推动那么一丢丢,这样其他人直接用我的成果而给他们方便很多事情。我搭建XXX就直接用他们专业人士到脚本,心情也舒畅,多好。 未来是个协作的社会,我之前所有事总要自己亲自亲为的想法似乎需要多元化一些了。大家各司其职,努力将这个社会推动向更美好。多好啊。 但是同时也是这个经历给自己到感悟,由于配置服务器我曾经全部都弄过一次,所以用网上这个脚本我能根据我的需求做很多自定义的事情,而不是像个黑盒只看这工作了而对其中到流程一无所知。在自动配置完成后我觉得有些地方默认的设置不太好,我直接就能找到它配置文件所在的地儿,并且做出我喜欢的更改,仍然特别的开心。 我所所用到脚本是这个: https://github.com/bedefaced/vpn-install
在社交网站浪费时间太多了,观察自己,每天刷朋友圈以及微博次数至少有几十次。这些动作并没有利用起来闲暇时间,反而是带来了更多浪费时间的空虚感。之前尝试过关掉朋友圈,发现我终将习惯的是中式生活,没有朋友圈根本无法social。也尝试过一天只看一次,效果还很好,一天拿出半小时一小时,态度上很认真,遇到有趣的文章也不会说放之后看就错过了的遗憾。不知道啥时候起就坏习惯又回来了,手一摸到手机就滑倒了朋友圈。我观察周边的人,以及我的榜样,他们也并不是可以不让自己看手机,只是做任何事情时候都很专注,主动撇除了手机的干扰。这当然是最好的,可是我不能一步达到这个层级,就先主动减少手机对我的影响吧。 一天两次,早晨学习后以及晚上的休息时间。 一点一滴的变的更好,加油。
关于“树洞”这个词想到的
我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树洞,就是写东西给自己看的地方。更多的时候是碎碎念,以及记录不适合写在朋友圈微博地方的一些矫情。所以在这儿有种社交网络给不了的安全感,不怕嘲笑不怕丢脸,反正只有主动在乎我的人才能看到这些,路人的话也不会有闲情逸致看我每一篇无病呻吟。所以对于在乎的人我要展现相对真实的我,那么这里的内容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路人也不会看到也没耐心看,一举多得。回到这儿有点回到网络上家的感觉。 关于家的感觉,我联想到,“洞”在某种程度上,和“窝”很像就是我们动物朋友们家的一种。“树”是我常用也很喜欢的一个昵称,那么,“树洞”不就指的我的家嘛。原意我指的是我释放我各种情绪心情的地儿,现在更有了一层双关的意思,更喜欢这个名词了,开心。
岁月不饶人,我也不曾饶过岁月
朋友圈有个不太熟悉的朋友最近发了一个朋友圈,应该是记录她30岁生日的,几乎每天都能保持科学的锻炼,30岁身材还是和20岁时候一样样的,看配图真是这样。她在这十年并且还有过几个孩子。之前朋友圈中,记得一年健身房打卡天数都到达了三百多次,简直不可思议。她的朋友圈中另外一条我也超级喜欢,就是这篇记录的题目:岁月不饶人,我也不曾饶过岁月。配图是健身房的设备。 我已经过去了30岁依然说自己是20岁的样子的前提,那么我就给自己定个目标,35岁让人说只有25岁的样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