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Wrt路由器通过CLI命令修改Wifi无线设置

我爸菜园子怕别人偷菜让我帮忙给装一个监控,这样有人进入就会报警,并且实时可以看到菜园子情况。 平房没有网络我打算给那里放一个CPE,插一张副卡用来给监控提供网络。手头有一个之前帮忙测评用的工程版CPE,想着物尽其用,设置了一下发现不能改变SSID,可能是工程版原因软件还不完善,也凑合着能用可是特别挑战我的强迫症。由于我知道这个CPE的固件是通过OpenWrt魔改过来的,于是我尝试能不能通过命令的方式来改一下SSID,结果还真做到了。这里简单记录一下步骤: 首先打开NRadio的ssh开关,浏览器打开: http://192.168.66.1/cgi-bin/luci/admin/system/security 然后使用uci命令来修改OpenWrt的网络设置。可以先用uci show network 和uci show wireless来看下当前设置: 从中可以看到我们比较关心的是wireless.wlan0.ssid=NRadio-0CBE-2.4G 和wireless.wlan1.ssid=NRadio-0CBE这两项,这和网页里看到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是网页配置端由于未知bug修改不了。我在这里尝试用uci命令修改: 然后保存更改: 重启后生效。 Reference:https://blog.csdn.net/qq_35718410/article/details/53113894

OpenWrt路由器通过CLI命令修改Wifi无线设置 Read More »

果敢表达 Assertiveness

在吴老师的《果敢表达》课程中真是有很多的反思和收获,把很理论的东西讲透彻说明白,很不容易一件事,尤其这种心理上人际关系等很飘渺的话题上更甚,而这门课却真的做到了,三天时间不枯燥不无聊,也没有拗口脑洞的理论去烧脑,循序渐进如沐春风地就跟着老师把这个体系逐步在脑中建立了起来,虽然回到现实中遇到的事情会更复杂各种利益无数的忧虑更加盘根错节,但是脑中有了框架后就能够知道怎样内观自己的情绪,以及应该怎样去应对目前的处境。理论了解到实际运用还有很多路要走,可是我知道了让自己变果敢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被情绪牵着走的处境中。这门课让我重新思考全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意义,更多的是对自己进一步的认知,这是意料之外,但是是让我惊喜且珍惜的收获。

果敢表达 Assertiveness Read More »

我的家庭影音库

买了个大电视,想着周末宅在家看看剧多爽啊。虽然也有NAS也用了好久了,可好长一段时间电视与NAS之间还是用的U盘,或者是SMB读盘,每次都挺繁琐的,并且也十分的不优雅,可以犯懒一直就这么将就着。最近看《XXX》很想在通勤的路上用手机看家中我NAS里边的资源,于是周末痛下决心将我的影音库搞搞好。 我的整体方案如下: 宽带:移动1000M下行,100M上行,Native IPv6 Router: ASUS RT-AX86U NAS:Synology DS920+ Data Source:byr.pt Download tool:qBittorrent 客户端硬件:iPhone,iPad,Android TV 客户端软件:Infuse,Kodi + Jellyfin plugin 服务端软件:WebDAV,Jellyfin Server 由于有整备资源挂pt以及在外边有访问回来的需求,路由器桥接并拥有公网IP是很多需求的前提。在我所在的城市尤其XXXX是个大内网,IPv4是极稀缺的资源,这个基本别想了,不过还好IPv6已经很成熟了,观察使用了很多年,除了极个别老式路由器的WiFi还不支持,其余大多数的地儿都有IPv6接入了。对于我而言,将光猫改成桥接,然后路由器端设置好PPPoE拨号,关于IPv6再简单设置下,就差不多OK了。 可以通过电脑连上路由器,通过http://test-ipv6.com/ 来看下是否IPv6连接正常,或者直接通过群晖控制面板,看下是否能拿到一个正确IPv6地址。 这些都OK后需要解决一个数据源的问题,这块儿就得各显神通了,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我说下我用到的工具,主要数据源来源于pt,同时需要NAS长时间挂机刷积分。群晖自带的Download Station内置Transmission就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可看很多帖子说这个用着很烂,都在说通过Docker自己安装的qBittorrent才好用并且在上传方面也抢流量神器。我一开始使用的是Downlaod Station,这次要好好整备一下,于是就安装了Docker版本的qBittorrent。各种配置其实挺繁琐的,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相对比,没感觉明显的在上传方面有天翻地覆的差别。用户界面上也就那样,没感觉好太多。唯一我觉得相对比较方便的就是当资源下载完毕后,软件支持更改储存路径,这有利于我们之后对于电影以及剧集的分类管理,以及一些同一类的影片统一管理。在Download Station中只能设置一个统一的下载文件夹,不能分类,也不能下载后移动分类,当后期资源库数量多了就不太方便了,尤其想保种刷上传情况下。两个工具我都用了够长时间,个人建议如果不是特别极致的发烧友,打算弄一个特别牛逼的家庭影音库的话,多数情况下Download Station就够了,qBittorrent很繁琐增益也没想的那么高,不太值得。 另外有一点提醒,在Download Station中一些设置需要改一改,默认的是不行的容易上传没速度,在pt网站拿不到积分。 资源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们开始处理客户端问题。我陆陆续续尝试了很多,比如TV原生的资源管理器读取SMB资源,Kodi连接NAS然后加各种插件刮削等等,最终选择了Infuse和Kodi+Jellyfin组合这种形式,其中Infuse用在苹果生态中,效果简直是太赞了,不管是用户UI,设置复杂度,使用便捷度以及视频海报刮削质量,可以说都是一流,试过的其他的工具根本没法比。在NAS的服务端设置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安装WebDAV插件,基本上不用怎么设置,根据默认直接运行就OK。 就如上文提到我有外出访问家中NAS资源的需求,所以我们还需要再设置以及确认一下我们DDNS有没有设置完毕,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路由器重启IP改变。群晖真的是特别的用户友好,在控制面板外部访问中,我们就可以使用群晖的免费服务,来设置一个固定域名,用于之后对这台NAS的连接。刚刚也提到我用的移动宽带没有IPv4只有IPv6,所以在设置中我只开启了后者。 群晖给的DDNS域名已经很好记了,我想更好记一点,于是我在这CNAME将我的一个域名设置成群晖DDNS域名的别称,更简单了。 接下来想外部访问,还需要在路由器设置一下防火墙端口,是从外界可以连入。IPv6这对于路由器有了一定的要求,有一些老旧的或者低端的不能开启IPv6或者不能设置防火墙参数,这就凉凉了。pt上传刷积分另外一个必要前提条件也是公网端口并可连入,所以建议在路由器上多留一些预算,搞个好点儿的。下图是我的路由器中关于IPv6的防火墙配置。其中本地IP是NAS获取到的地址,通信协议根据自己用到的工具不同而不同,比如我的话,16881和5999是pt相关,5006是WebDAV,8096是Jellyfin后边Android TV用到,5000和5001是群晖自己管理页面用到的。 接下来就是对于Infuse移动端的设置了,真的是极其的简单,可以说就4个内容:域名,用户名,密码和端口。 连接成功就开始进行刮削海报建立视频库了,耗时取决于视频的数量。刮削完毕在首页就可以看到颜值超高的家庭影音库了。我尝试了用手机流量,以及另外一个宽带的WiFi来观看,那真叫一个丝滑,画质及其清晰的同时,一丁点卡顿也没有。这可能受益于我家中NAS上传带宽有100M,手机5G下载速率也很给力的原因。另外客户端不仅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以离线下载的手机,可以节约流量或者下载到平板中,真的是很方便。 在iPad端也是无可挑剔的优雅美观。 剩下一个大电视是Android系统,我之前尝试Kodi挂载SMB,使用各种方法进行刮削,比如路由器魔法,免Host插件,豆瓣插件等等等等,效果都很差,不可接受的地步,于是最终投入了Jellyfin的怀抱。首先我们需要在NAS安装服务端,很多帖子提到建议安装Docker版本的Jellyfin,鉴于现在国内Docker官网上不去了,在NAS中安装Docker难度瞬间提高,我尝试使用套件中心社群版的Jellyfin,很流畅很好用的,只需要简单点击几下即完成安装。其中有一个小插曲,在安装完毕Jellyfin并运行后,第一次要设置媒体库地址但是看不到我在NAS中的文件夹,查了一些资料得知是插件没有相应的文件夹权限,按照下边截图操作一下解决问题:共享文件夹–>编辑–>权限–>系统内部用户账号–>sc以及Jellyfin相关的用户–>授予可读写。 在电视端也需要有相应的配置,是一个Kodi的插件。看Jellyfin官网有两种不同的插件可供选用,第一种叫做 Jellyfin for Kodi,其特点是安装好后,影片出现在原生的Kodi媒体库中,用户体验上和之前Kodi自己加载媒体库没有任何区别。另外一个叫做JellyCon,看介绍说安装好后查看影片是在打开插件的目录下。我安装的第一种,用起来体验很不错,比Kodi原生的效果强太多了。但是安装步骤还是挺繁琐的,需要在Kodi下进行很多的操作。有需要的小伙伴还是根据官网最新的介绍步骤一步一步走,官网讲解的很详细清晰的。 https://jellyfin.org/docs/general/clients/kodi/ 另外Jellyfin是有Android 原生的apk的,UI颜值也很高,很易用。但是我在我的电视上遇到声音画面会逐步不同步的现象,很影响体验,所以最终我选择了Kodi + Jellyfin for Kodi plugin。小伙伴可以先试下Jellyfin官方apk本身,如果没有声音画面不同步现象的话,建议就直接用这个就OK了,效果不比我的那个方案差。 Jellyfin和WebDAV+Infuse方案有个很大的不同是WebDAV+Infuse服务端即NAS只负责文件传输,所有解码工作是放在可客户端也就是Infuse里。理论上节约NAS资源但是使用更多的手机或者平板的算力。而Jellyfin的话服务端可以与客户端协商,若不需要转码可以原画传输,若客户端能力比较弱比如手机屏幕小,那么Jellyfin在服务端NAS上会将视频转码成客户端最佳的格式和尺寸后再传给客户端。默认情况下Jellyfin使用CPU来做这个转码步骤,细心的同学可能就会观察到默认配置下当使用Jellyfin播放时候NAS的CPU占用率特别高,几乎一直保持90%以上。互联网很多教程来设置基于Docker的Jellyfin打开硬件加速的方法,由于我是通过套件中心下载的,没有那些教程中的设置选项,我尝试了直接发现可以直接在基于套件中心的Jellyfin下打开硬件加速,更简单,只需要将以下几个勾选,然后重启Jellyfin就OK了。我的理解基于套件中心的软件默认就是高权限的。 为了更加清晰明了对比差异,我分别在关闭以及开启转码硬件加速的情况下,观察了CPU的占用率,可以看到,在相同视频源相同播放环境下,关闭硬件加速CPU平均负载约88%,开启硬件加速CPU平均负载24%,差别是相当明显的。 在NAS运行了Jellyfin服务端后,不仅仅可以用在Android

我的家庭影音库 Read More »

低成本监控私有云解决方案:小米摄像头+路由器+U盘

家里上一代的监控摄像头还是十几年前部署的,当时储存方案是本地microSD卡和远程FTP,限制于当时的技术,摄像头分辨率比较低,同时远程控制功能也比较基础,虽然厂家提供了DDNS动态域名解析,但是也需要家庭宽带有公网IP并同时设置了端口映射才能远程访问到。相比于现在产品,最大的欠缺是实时预警,老款做不到在第一时间觉察家中有异样。在旧设备平稳运行了十几年后,最近发现设备不工作了,电源灯不亮,拆开看到电容都鼓包了,感觉是真到了设计寿命终止的时刻了,于是着手调研更换一批新的设备。 研究了一圈目前市面上比较有名的家用监控摄像头,最终锁定在小米和萤石这两个品牌上。前者入围是由于小米在物联网家用智能设备做的确实很不错,米家生态真的非常完整且成熟;后者入围是看到萤石是海康威视旗下针对家庭用途推出的产品,信赖海康在公共安全监控领域的技术积淀。这两个品牌的产品我都亲自体验了,总体给人的感觉是基础功能都差不多且基本够用,对我来说比较关注手机远程控制,云存储,画面变动检测,远程报警功能,这两个品牌解决方案都能满足。我还挺关注在本地SD卡存储之余还需要云存储,主要是不太放心本地SD卡储存稳定性,以及怕在极端情况下有人闯入家中损坏摄像头,造成储存介质丢失,这样就失去了监控的意义。 两个品牌云存储费用有一些区别,小米7天滚动存储是188一年,萤石是对于活动录像139(160原价)一年,可以理解成只存储带事件的那一段,如果是全部存储价格高达了799(原价999)元。 最终我给家里大批量部署选择了小米品牌,但是原因不是上边提到的云存储价格,是因为我连188都嫌贵😂。每台设备每年188,而我至少是有4台设备,将来可能有需要还会继续增加,加一块这费用就可太高了。我想自己实现云存储这个效果,这就是我标题提到的:低成本监控私有云解决方案:小米摄像头+路由器+U盘。 经过查询以及亲自体验知道小米摄像头支持Samba协议将视频转存到局域网中的NAS服务器里,而NAS只是个代称,只要是Wifi同一个网络中支持Samba储存协议的设备都可以,最直接的就是路由器本身了。现在绝大多数的家用路由器都有USB接口,支持Samba协议将U盘设置成共享网盘。我的路由器AC86U其中的一款,在硬件设备上,把U盘插到这里,如下图。 这里有个点需要注意下,若路由器中提供了USB3.0(蓝色)和USB2.0(白色)两种接口,最好使用USB2.0,因为USB3.0会和2.4G Wifi造成干扰,影响Wifi无线连接的稳定性。一些路由器会提供一个选项,大意是降低USB3.0的干扰,原理是主动降低两者的性能,这终究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对于我们的需求,USB2.0足够了,就像我上图,U盘插到了左边白色的槽中。 在路由器设置页面,已经可以看到USB2.0高亮代表识别到挂载了一个设备,点击然后格式化一下,建议使用NTFS格式,带日志,对于文档安全性好一些。在右侧信息一栏可以看到容量用掉了多是还剩多少,在中间那个长条也是显示已用容量,如下图。 我所用的华硕路由器还可以执行健康度检查,隔一段时间可以运行一下,看看这个U盘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当设置好后,点击左边“USB相关应用”,二级菜单选择“服务器中心”,三级打开“网络共享(Samba)/云端硬盘”,在这里就可以设置Samba共享网盘的信息了。在这里建议将允许访客登入关掉,以防止知道你家Wifi后直接就可以看到网上邻居共享文件家中存放的监控视频。在下方红框内可以设置共享网盘的用户名密码,以及开放的文件夹权限了。建议新建一个文件夹而不是存在U盘根目录,然后将权限设置成读写(R/W)。 当我们设置好后,在米家应用小米摄像头设置页面,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存储设置下,NAS已经不在是灰色,变成了黑色可用状态了,点击进入输入一些基本用户名密码信息,然后选择要存到的对应文件夹,这里可以看到识别到的文件夹名字,就是我们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名字。一切设置好后就可以看到小米摄像头可以正常转存视频到路由器下的U盘了,这里还有一些设置比如说视频储存时常设置,这个可以理解成滚动存储,根据自己U盘大小按需设置。上传时间间隔建议选择实时,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及时转存摄像头拍下的数据到云端。   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我们的私有云滚动存储就设置完了,在这里有两个可以优化的点,可以进一步加强储存设备的稳定性,首先是若无特别需求的话,在存储卡设置中将录制模式设定成录制移动画面,这样可以大幅降低SD卡可U盘的负担。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强烈建议将U盘换成移动硬盘,或者SSD U盘,提高硬件的可靠性。 之后可以在电脑端查看共享网盘的内容,在同一网络下的话,在Network中大概率自动就可以识别到共享网盘。注意Mac客户端需要切换一下smb登录用户名为路由器中设置的值,因为Mac默认会用自己用户名登录;Windows下的话,一些电脑可能默认没有打开smb服务,表现是网络中没自动识别共享网盘,或者点击\\192.168.50.1提示缺APP。网络上找一下教程开启一下Windows smb服务即可。 试用了一段时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这样设置后,相当于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存储了两份,一份在摄像头中的SD卡中,另外一份存储在了私有云我们U盘中,实现了双保险。在极端情况下假设不法分子进入室内后破坏掉我们的摄像头,损坏了其中的SD储存卡,那么在物理损坏摄像头前最后的视频,还会留存在我们私有云U盘中一份的,达到了和官方云服务相同的目标。并且可以同一存储空间挂多个摄像头,比如说我目前设置好了两个,一个安装在客厅,一个安装在地下室,由于在同一个网络,都二次备份到我路由器同一个U盘里,通过不同文件夹来区分。 下边说一下另一个品牌:萤石。之所以没有选择这个,是因为这个品牌不支持SMB或者FTP这两个常见较容易搭建的网络存储空间。若想搭建自己私有云远程备份,就需要用到萤石官方的电脑上位机软件,或者在NAS中运行Surveillance Station通过萤石支持的RSTP协议进行管理。这样子一下子成本就高了起来,要不就用一台24小时开机的电脑,要不就是买一个NAS。虽然我自己有NAS,但是我不愿意长期运行一个软件,这对我NAS的寿命也有影响,萤石的解决方案远不如SMB/FTP轻巧方便。但是萤石有几个功能非常实用,而这部分小米是做不到的,就像下图的“设备下线提醒”,“电话提醒服务”,“在线值守”如下图。对于家庭来说,设备下线提醒很有必要的,有时候设备由于一些原因已经离线很久了,但是用户并没有及时察觉。另外两项对于商家感觉很有必要,当出现异常情况,APP通知可能不能及时看到,但是打来一个电话这优先级还是很高的,将异常及时送达的效果也高很多。在线值守的话,更像是用AI的能力在检测一切可能出现的异常。总之感觉下来,可能也与萤石是海康产品的原因,很多的功能有很重的商用设备的味道,就比如远程管理的模式和这几个额外服务,像是一个商用摄像头的简化版拿过来民用。总之是各有各的好处和特点,如果他们俩能够相互学习借鉴一下,那就更好了。 至此小米摄像头+私有云搭建就结束了,最后放一张我的摄像头照片吧,房顶射灯不怎么用,将一个射灯电源去掉,然后将小米摄像头底座用强力双面胶粘到那个灯上,大小刚刚好,美观程度也还行,喜欢。 觉得有用的话,点赞评论告诉我一下吧。^_^

低成本监控私有云解决方案:小米摄像头+路由器+U盘 Read More »

华硕AC86U路由器改装散热

家中路由器放在弱电箱里,由于封闭环境空气不流通,芯片过热路由器经常挂掉,表象就是WiFi信号能搜到但是连不上,只能重启解决。到了夏天比较热那段时间,以及到了冬天地暖开始供热,这种现象更加频繁,非常非常地影响正常使用。网上搜索信息了解到AC86U这款路由器芯片和散热片之间是用导热垫连接的,热传导性能相对较差,芯片的热量并不能有效通过厚厚导热垫传给金属散热片。同时我的AC86U又放在密闭空间,空气对流差,更加不利于路由器芯片散热。于是我将AC86U做一定程度的改造,将导热垫换成导热铜片,并添加硅胶增强贴合性,同时去掉外壳直接将AC86U的PCB板放在弱电箱使用,从而有效缓解了芯片温度过高路由器死机问题。 首先将AC86U外壳打开,有两个螺丝需要拧下,在下图的背面红框处。 然后慢慢撬开前后壳塑料勾子,取下前壳。 PCB板正面有几个螺丝与路由器后壳固定,拆掉螺丝同时卸掉天线和螺丝,就可以拿下路由器后板,如下图PCB正反面。 拆掉导热板中间和四周的螺丝,就可以将导热板拿下了,此时可以看到芯片和导热板之间,是用厚厚的导热垫连一块的,就在这一块瓶颈,让整个AC86U散热很差。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三个导热垫换成铜片和导热硅胶,加强导热性能,就像电脑CPU散热器的一样。 准备好导热铜片和硅胶,铜片是我经过测量后在淘宝订做的,两颗小芯片用的是12mm*12mm*2mm尺寸,大芯片用的是15mm*15mm*2mm尺寸,放在那个方框里刚刚好。 先在芯片上涂上硅胶,然后将导热铜片放在芯片上,如下图。然后再在铜片上涂上硅胶,装回金属散热片。 由于我的AC86U是放在家中的弱电箱里,可以关门是个密闭空间,同时也没太多灰层,我决定不装外壳,直接裸奔使用。找了一个架子与地面隔开,减少冬天地暖的影响,还挺合适。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可以说效果惊艳。长期使用三颗芯片温度甚至都没有超过55°,也没再出现过死机的现象,至此AC86U散热改造就完成了,效果非常满意。 随手测了一下网速,家中宽带也很给力,500M宽带能跑满。 之后有空再记录一下出门在外连回家中内网的方案,也是挺好玩的,占坑。

华硕AC86U路由器改装散热 Read More »

对讲机信道总结

民用对讲机:公共频道,409-409.990MHz,功率低于0.5W,免执照可使用 信道 频率(MHz) 1 409.7500 2 409.7625 3 409.7750 4 409.7875 5 409.8000 6 409.8125 7 409.8250 8 409.8375 9 409.8500 10 409.8625 11. 409.8750 12 409.8875 13 409.9000 14 409.9125 15 409.9250 16 409.9375 17 409.9500 18 409.9625 19 409.9750 20 409.9875 业余电台:业余频道,430-440MHz,需要执照和操作证,常用信道划分: 信道 频率(MHz) 1 430.1375 2 430.4375 3 431.1375 4 431.4375 5

对讲机信道总结 Read More »

Linux内核升级失败原因找到

之前在这个贴子(Linux内核升级失败后回退)提到我升级内核遇到了问题,导致系统无法启动。后边又尝试了几次依旧同样的报错。最近又有了新的内核版本,现在跨版本升级,还是失败。研究好久才搞明白根本原因。原来是升级过几次后服务器/boot分区满了,所以当再次升级适合就遇到奇怪的报错。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udev 445M 0 445M 0% /dev tmpfs 98M 1.1M 97M 2% /run /dev/sda3 20G 5.8G 13G 32% / tmpfs 490M 0 490M 0% /dev/shm tmpfs 5.0M 0 5.0M 0% /run/lock tmpfs 490M 0 490M 0% /sys/fs/cgroup /dev/sda2 371M 309M 35M 91% /boot /dev/loop1 56M 56M 0 100%

Linux内核升级失败原因找到 Read More »

保险配置笔记:重疾、医疗、意外、人寿

在2022年从德国回到中国工作后,尤其是定下来在北京生活,来自社会的压力和对家庭的责任,让我开始考虑对于之后的风险管理。我们国家目前社会保障只能覆盖有限的基本面,马上我们还会涉及买房贷款,作为一个家庭,一旦有啥意外发生,对于自己对于亲人都是灭顶的打击。所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也就提上了日程,一方面是主观上我们要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比如说生活上注意各方面的安全,客观上过马路,坐车乘车小心一些,不去危险的地方。主观上加强运动提升体质,健康饮食按时体检等,这个可以在另外的帖子中详细记录下。另一方面是通过保险来做风险转移,少量的钱很高的杠杆,来提高在医疗意外等方面的抗意外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看各种知乎,公众号帖子,小红书,对这个领域暂时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着手给家庭配置了一些基础保障。挺长一段时间学习这么多也是挺不容易,写成帖子记录下来,之后万一需要申请赔偿的时候不需要再手忙脚乱找资料,另外也是给其他可能需要用到的人,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按照我目前的理解,保险大致有两个作用域:分摊风险,财务保值。有时候一些保险可以同时有两个作用,既可以分摊风险又可以做到财务保值。但是多数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者只能选其一,然后根据具体人员的需求来选择更看重的那一项。简单来说比较主流的保险可以分为四大类: 重疾险 (百万)医疗险 意外险 人寿险 重疾险顾名思义,就是万一检查出重症时候,保险公司会一次性赔付一笔金额。这个钱不限制用途,也不需要消费凭证等材料,只要是保险期间检查出患了约定的重症,就会在很短的期限内赔付约定的金额。通常是用于生病失去收入后的生活开支补贴,以及对于疾病本身的治疗。 百万医疗险是五险一金中医疗险的补充,就如前边所说我国基础保障还不够完善,报销比例低限制多,很多先进的治疗方法以及进口药,也通常不在社保涵盖的范围中。这个额外的商业保险,包含和很多医保之外的用药限制,还支持一些先进治疗方法的报销,可以理解成是对社保短板的补充。 意外险是比较简单的一类险,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意外提供的保险赔偿,通常用于意外医疗,以及意外伤害的恢复等。 人寿险可再细分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这两个差异还是很大的。定期寿险一般保至60岁至70岁不等,每年费用相对比较低,主要是用于年轻时候意外死亡的风险对冲。现在家庭有着很重的抚养子女照顾老人,以及甚至偿还车贷房贷的压力,当家庭失去其中一位尤其是家庭顶梁柱时候,剩下的人很难抗住这么大的压力,很多时候可以理解成家庭就会破产崩溃。定期寿险就是为了减少这样的风险,当年轻家庭一方意外死亡,另外一方会得到一大笔赔付,可以将生活继续下去不至于垮掉。另外一种终身寿险多数可理解成是理财用途,这类产品有复利收入并且年利率还很高,多数还是写到合同里的定额利率。这种适合相对有一些闲余资金的家庭,为自己老年以及为下一代积累一些财富。 在年轻时候就购买保险有很多的优点,首先是费用,同样比如25年期定期寿险或者重疾险,若计算25年总费用,在27岁购买与32岁购买,总费用差别还是很大的,即使是相同的合同年限和缴费年限,总的来说就是越早买总成本越低。另外一个优点是年轻时候患过重病的可能性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出现各种小毛病可能性越来越高,而买保险前出现了一些病患,那么保险有可能会拒绝承保,或者是除外承保,这样花着同样的钱,但是对于一些病患却失去了保障,很亏的。年轻时候就买很多保险也有不少缺点,首先是费用上,刚步入社会开始工作没有啥钱,买很多保险会带来很重的经济负担。另外工作不稳定对收入水平判断不足,假设一个极端情况工作一年然后失业一段时间,没钱然后造成了保险断缴,前期投入都打水漂了,很亏。总的来说我个人感觉,工作3年左右开始考虑个人保险比较好,首先是3年工作基本稳定,其次可能也有了一点点积蓄有一些抗风险能力,这个时候理论上还应该是一个二十打头的年纪,身体足够健康,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另外购买四大险顺序也有讲究的,因为投保时保险公司在问健康状况同时,也会同时询问有过被其他保险公司拒保或者除外承保的记录,若有的话,保险公司大概率会人工复核,会更谨慎地对这个顾客承保。各个类型保险拒保的比例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对于重疾险和医疗险投保条件非常苛刻,非常可能就拒保或者除外承保了,尤其对于互联网产品,由于相对于传统保险费用低,他们杠杆很大,稍微有点风险他们可能这个生意就选择不做了,他们在整个互联网线上市场找对他们来说特别低风险的客户。线下保险相对线上来说,可能拒保风险稍微好点,一般线下保险都有经理人,通过人工承保和经理人讨价还价,很多时候也是可以投保的,但是价格也是贵高多啊,类似的服务,线下产品可能是线上产品价格的数倍。由于拒保风险不同,所以购买的是就有了一定的技巧,先买不太容易被拒保的,最后选择那个把握最低的。综上个人推荐首先去买意外险,这个几乎不会询问健康状况,只要不是在危险行业工作,基本上都是可以买的。第二是买人寿险,这个相对来说也是风险告知比较宽松,拒保风险低。最后买重疾险和医疗险,这两个健康告知都很严格,拒保或者除外保概率都很高,放在最后,万一被拒保了也不影响前边的保单。 对于我的家庭,目标很明确,趁着年轻身体条件都挺好,买一些保险来平衡之后一辈子可能出现的风险。查资料看到家庭对于保险的消费,控制在10%一下,建议5%比较合理,结合我自己家庭收入,我们商量是目前每年控制到1W以内。在选择方案的时候,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考虑点。首先先列出最终我们选择购买的保险:   重疾险:君龙人寿超级玛丽8号重疾险(暖男版) 医疗险:篮医保·长期医疗(20年专享版) 意外险:中国人保大护甲5号成人意外险 人寿险:华贵大麦甜蜜家2022定期寿险   我当时购买顺序是:意外险–>人寿险–>医疗险–>重疾险。完全是按照上文提到的健康告知严格度以及拒保风险而排序的,我身体状况非常好,健康告知基本上都没问题,所以我购买保险相对还是比较轻松的。 意外险多数是一年期的,由于健康告知很宽松,即使是第一次买残了,大不了一年到期再换一个,不是太大问题。所以从这个开始入手配置是最好的选择。我当时在大护甲5号和小蜜蜂3号纠结,都是人气很高的互联网意外险产品,对于我选择的100W保额,绝大多数项目都是相同或者差不多的,但是有一些点大护甲的条款让我很中意,比如都包含了对猝死的赔付,这对互联网人很重要,但是大护甲是72小时,小蜜蜂3号是24小时。这之外大护甲5号包含“驾驶自行车意外身故/伤残额外赔(不含电动自行车)”这一项,而小蜜蜂3号不包含,我是自行车运动长期爱好者,这项太重要了。当然小蜜蜂3号也有明显优于大护甲5号的地方,比如有意外救护车费用报销,公共场所第三方责任等。 人寿险结合我的主要需求风险对冲,以及我很穷没有钱,所以选择的是30年定期寿险。在研究人寿险过程中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相同的年龄买相同年限的保险,那种单人份的保单男性要比女性贵很多很多,有时候甚至相同条件下男性是女性价格的两倍。我的情况是要为男女双方购买,精挑细选这个甜蜜家2022相对很合适。首先这个保单就是面向家庭设计的,一份保单保两人,整体来说比单独两份分开购买的保单价格稍微实惠一丢丢。其次当夫妻一人出现意外,保险出险后,另外一方是免除后续保费的,但是这一方保险继续有效。这个很契合我的需求,想象一下,一方年轻时候意外去世,这个保险就是留给另一方接下来继续生活的钱,免掉保费也是一定程度上降低生者的生活支出,有很大意义的。同时这份保单还有一个条款当夫妻双人由于同一意外出险后,保险会给受益人双倍的赔付。假设我们买的是一人150W保额,当我们俩同一场景遇难,那么会给后代留下600W保险金,算是最后一次对子女的呵护吧。另外之所以我选择150W每人保费,交费期间是30年以及保险期间是30年,可能保险结束还没退休,也是严格根据我的条件和需求计算的。年轻时候有生活以及房贷压力,以及之后照顾子女赡养老人的需要,资金上很脆弱抗风险能力特别差,容不得半点闪失,而三十年后可能稍微好点,至少子女已经成人了。还有就是这是结合我目前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最大的额度了 ,再多买一些确实好,但是也确实没有钱。 医疗险我选择了太平洋保险的长期医疗保险(蓝医保)。主要的写入合同的20年保证续保期。当时在好医保和蓝医保两者纠结,蓝医保在危急重症以及外购药稍有优势,所以我选择了蓝医保。好医保健康告知相对宽松,比如对于乳腺结节的要求就没有蓝医保那么苛刻,对于女性友好很多,也是很大的优点。续保条件有不同,20年后如果产品停售了,蓝医保不可续,但好医保20年可免健康告知、免等待期续保人保健康的其它产品,其他方面两款产品各有千秋,存在即合理这也是两款保险经常被人对比而又都卖的很好的原因。我对比下来的感觉是,对于年轻人,如果蓝医保健康告知能过就买蓝医保,如果有些许小问题的话,就可以考虑一下好医保。 重疾险我是纠结了很长时间才确定下来方案的。首先各家健康告知都是复杂且严格,搞清楚自己满足不满足条件就用了很久。多数重疾险赔付一次合同就结束了,而人生漫漫,对于生病治疗之后再次患其他病的风险,就失去了保障。我选择的这个保险提供二次重大疾病保险金选项,也就是年满60周岁前,首次发生重疾赔付后,间隔3年后,再次确诊非首次重疾的其他重疾,或者再次确诊首次重疾(含复发、转移),额外赔付100%基本保额。暖男版包含了特定疾病豁免保险费,即被保险人发生了特定疾病,豁免后期保费,保险责任继续有效,也是挺实用的。还有重疾赔过后,30天后,确诊轻中症还能继续赔付。超级玛丽8号分两个,一个是普通一个是暖男版,后者针对男性做了一些优化,对于一些男性高发病增加了一些保障,挺不错的。当时对比了很久,最终选择这个,最最重要的还是价格还行,综合性价比高。 当各种查阅知乎,小红书以及各种软件后,选定了要购买的保险品种,可以到各大中介服务页面购买,比如说支付宝的蚂蚁保,小红书的小雨伞,微信平台的腾讯微保,以及公众号小程序比如深蓝保等。这些平台的好处是他们会优化信息检索和对比方式,更加直观和清晰看到各大保险优略,同时依托大公司,相对来说,理论上比其他中介靠谱一点。同时也可以在选定保险后,直接去到官方购买。互联网保险一般来讲不会线下销售,但是多数情况下官方在网络平台还是提供直销接口的。比如我买的医疗险是太平洋保险家的,可以在他们公众号太平洋保险直接购买;人寿险是华贵的,在公众号小程序华贵保险在线是可以买到的。通过官方购买价格大概率和从中介购买一致,但优势是少一层个人信息在中介的传递,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比例,也少一些广告骚扰信息等可能性。我买的重疾险和意外险我没找到官方购买入口,但是所有途径购买的保险都是在官方可以查到可以验真的,比如重疾险可以在君龙人寿公众号查询到保单信息,意外险可以在中国人保APP查询到信息。介意购买后亲自到官网再确认一遍投保的资料,以防中介信息传递有误,或者说假保单情况,虽然这种概率比较低,可是这是几十年的事情,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另外推荐一个APP叫做金事通,是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公司的产品,可以理解成保险管理部门官方的软件,可以查询到自己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所有的的保单,其中还包括了比如公司给购买的团保,以及其他途径比如信用卡赠送的保险等,还是挺好用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现金价值,这个多数在储蓄型保险中看到,类似于银行存单一样,看自己攒了多少钱了。我的保险大多数转移风险,现金价值概念就弱很多,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的。比如说我选的长期医疗险合同对于我一次性缴费,合同保险单现金价值=本合同的保险费*65%*(1-n/m),其中n为本合同已生效天数,m为本合同保险期间的天数。人寿险现金价值如下: 重疾险现金价值: 在我买的意外伤害险中没有找到现金价值的描述。不管是公式还是图表都可看到,对于我买的险种,现金价值是极少的可以说是聊胜于无。对于我风险对冲型的保险,我的建议是可以直接把这个现金价值给忘记掉,累计保费投入几千几万块,而如果退保只能退回一个零头,这得生活窘迫到什么程度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这里开始琢磨这点钱,我感觉是既然都开始了解风险意识了,那么在家庭经济角度,就做好预防不要让这些发生。 关于保险总算是把第一部分记录完了,打算再给自己挖几个坑,之后再记录一下五险(六险)一金,公司团体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香港保险,惠民保的基本概念以及到底咋回事儿。好不容易这些都稍微搞明白一点点,不记录一下就可惜了,希望我能够在我忘干净之前把这个坑给填上。

保险配置笔记:重疾、医疗、意外、人寿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