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As time goes by
我的新冠自我防护经验
分享一下我新冠病毒爆发期间,我在国外工作生活两年半时间,在与病毒共存的状态下,怎样尽量减少对生活的影响,又成功地没有感染到病毒的经验。将这些记录下来,提供给大家参考。 时间跨度上从2019年12月算起,到2022年3月回国,我在疫情爆发后大约两年半时间里,一直生活在国外。根据疫情得严重程度,我也在家自我隔离过,长达一个月时间每周只出门一次去买生活用品;也放飞自我过半个多月时间旅行游玩了好几个国家。自我感觉我的一套成体系的防护经验还是挺有效的,两三年时间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防护防护没有被感染。首先我先分享几个图说下这段时间都去过哪里玩,大概我数了一下有八九个国家,十几个城市,比如说: 波兰,Kraków City 立陶宛,维尔纽斯 爱沙尼亚,塔林 芬兰,图尔库 瑞典,Helsingborgs 丹麦,哥本哈根 马耳他,丁利 马耳他,圣劳伦斯 马耳他,格伦迪 马耳他,Ta’Xbiex 奥地利,洛伊塔施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Arrecife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Tías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Santa Cruz de La Palma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斯洛文尼亚,Tržič 奥地利,维也纳 暂时列举一些这期间去往我长期生活国家以外的地儿的游玩,期间坐过飞机17次,在外住宿时间总共加起来超过30天,以及和同学自驾去玩行程也有上千公里吧。大部分时间在饭店吃饭,少数时候和朋友在Airbnb自己做点儿吃。大概游玩的地儿在这三大块: 巴尔干半岛 大西洋加那利群岛 地中海马耳他 在我当时生活的国家的活动就不贴了,因为实在实在太多了。。。坐火车没有一百次也有几十次,坐地铁公交更是不计其数,这里放一放图做代表吧,是我们2022年1月疫情也超级严重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聚餐: 这么个玩法在当时病毒密度超高的国外,竟然能够全身而退,多少有一定运气成分在,但是也不能忽略我的一系列防护。接下来是我想要分享的重点,就是我当时都做了哪些防疫措施。 首先从大的时间维度来看,我更多的室外以及人多的团体活动还有旅行是夏天参加的,疫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么长时间大家应该也看出了规律,就是冬天病毒传播力强,同时毒性大。而到了夏天则相对毒性弱很多,传播力度也小了不少。这在全球各个国家的统计数据都可以看得到。所以我也是识趣地尽量减少冬天的活动(当然是和夏天相比而言)。同时两三年时间每天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我认为满意的个人防护。 首先是疫情初期,口罩很难买,所以一些口罩如果只用一次就扔掉很可惜,并且我们常用的医用外科口罩,使用的是电离吸附原理,清洗后防病毒效果会骤减,而放口袋里也有通过手的接触二次传播的风险,放在家里桌子上也类似。于是我在疫情的初期就自己做了一个口罩钩子的架子,下图是我从宜家找了类似的一个效果图,我当时可没这么高级。我住的公寓有一面照片墙,上边设计好了那种橡皮条用来夹照片的,于是我用绑数据线的那种轧带做了14个钩子挂在上边,用来挂不同期的口罩。之所以做了14个,是当时是研究结果说最长14天离开人体后的病毒就肯定会失活的。我把口罩按照顺序挂,然后挂满了就开始复用第一个。在疫情差不多前半年就这样子用了一段时间,后来口罩没那么稀缺了,很多时候用了一天的口罩就直接扔掉了,也就不再复用了。不过整体一个思路就是我出门在外几乎都是带着口罩的,尤其到了第二年,也由于我们所在州的规定,公共场所是需要佩戴FFP2也就是N95口罩,所以后边在公共场所我都是严格佩戴着,并且强迫自己不要有习惯性动作比如无意识地摘下来,口罩外表面我基本上也不会碰。现在大家已经过了口罩稀缺的那个年代,我感觉家里钩子意义可能要低很多,不过其他的几个方面还是值得借鉴比如说出门全程佩戴N95口罩,不轻易摘下,不把口罩团成一团放口袋里,不碰口罩外面,杜绝习惯性动作拿掉口罩等。 然后是这个紫外线灯,也是起了大作用。也是在疫情初期我就买了,看购买日期是2020年3月1日,基本上是国外开始爆发的前期。这个紫外线灯适合作为消毒喷雾的补充,下边也会提到消毒喷雾有很强的腐蚀性,不适合经常性对家里各个地方使用。这个灯作为补充就是很好的大范围消毒杀菌工具。我接了一个2米长的电源线,基本上每周会将入门门口,卫生间,床边,厨房灶台,饭桌等区域进行消毒。基本用法也简单,就是把灯放在工作台上,然后接上电源,人离开一小时,回来把灯拿掉就好了。对于其他区域比如说卫生间,有时候我会消毒一夜,以及下边提到的一个放置室外衣服的柜子,有时候也会通电一夜。总之总结起来就是一周大约会轮一遍。另外我还意外发现了一个作用,就是用这个消毒床上被子啥的时候,之后会有被子被晒完那种烤螨虫的味道,因为那时候我住的房子朝东,好久没晒被子了,闻着那熟悉的味道睡觉还挺香。 接下来是介绍我的一个放置户外衣物的柜子,下边是宜家找的效果图,我之前所在公寓一进门左手边有一个下图右侧中间挂衬衫类似的衣柜,我用来放我回家后穿在外边的衣服。不管是上衣还是裤子,我都挂起来,然后用消毒喷雾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喷一遍,包括上衣以及裤子的口袋里。然后我的紫外线灯也会挂外这里,前边后边都再消毒一遍。我同时还会把我的手机放在下边那个木板上,用一种相对刺激性不大的消毒喷雾喷一下,或者用消毒湿巾擦一遍。进门后这么一套动作,衣服脱了挂起来,手机也放下了,口罩也拿了下来,也都喷好消毒水了,我就去洗手洗脸了。 说疫情有啥收获,勤洗手一定是其中之一。我从新冠一开始就养成了回家必洗手甚至洗脸的习惯。并且洗手方式也科学了很多,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搓一搓。下图是用过的一款洗手液,后面那一款也很不错,都是很柔和的那种,稍微洗漱时间久一点也关系不是很大。有的时候回来我就直接洗个澡,彻底清洁一下。 外出的时候,非必要我是不摘口罩的,有时候洗手不方便,我会随身带这种免洗的洗手液,觉得接触了很多危险的地儿了就拿出这个来擦擦手,比如说坐完火车搭完地铁等。 接下来回来再说我用的几款消毒喷雾,下边这个据说是效果最好的,前期我也用过几瓶。可后来发现这个对于家具还有彩色衣服腐蚀很严重,后来我就弃用了,换用了另外一个比较柔和的,以及同时喷室外门把手啥的使用了75%酒精。 下边这个是我复购最多的消毒喷雾了,我对比了几个感觉是在效用以及腐蚀刺激性最平衡的一款,也是我最长用来喷衣服,以及手机用的消毒喷雾。每次回家我都会喷半天,衣服上上下下,手机前前后后。 上边总结了我大部分时间的一份防疫过程,比如说平时出门去超市买个菜啊,跑个步啊啥的。整体一个流程就是出门前将紫外线消毒放在工作台上消毒,因为平时我经常在这里,平时找不到没人的时间,也就我出门的时候,把消毒灯拿过来可以消毒。然后换衣服,在外边和在家完全两套不同的衣服,然后戴口罩出门。 回来后脱衣服,挂起来,手机拿出来放板子上,开始喷消毒喷雾,口罩挂勾子上或扔掉,之后去洗手或者洗澡,穿上居家的衣服。 当出去玩的时候,比如坐飞机坐火车,我会在带N95口罩同时,带上眼镜。也不是啥特殊的防护眼镜,就是我的近视镜。火车飞机都会人员很拥挤,即使普通的近视镜也可以很大程度避免飞沫眼睛传播。然后在火车飞机上我就会休息一会儿,睡个觉啥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尽量减少去洗手间的次数。 而出去游玩的适合,我不会把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很满,可以说是安排非常轻松了。我会睡到自然醒,然后一般赶在九点半或者十点前早餐收摊时候,去吃个早餐,这个时候基本上也没啥其他人了,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吃饱了休息一下可能都快十一点了才出门游玩。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60左右高温就会失活,所以在外边吃饭的时候,大概率饭里边有病毒概率很低的,大多的风险在于周边人员,以及刀叉餐具。所以我在外边吃饭时候,错峰吃饭的同时,有室外桌椅的我一定会坐在室外,吃中餐时候我会和老板要一个一次性筷子,而不用他们的刀叉,而吃西餐时候我会用消毒湿巾擦一下刀叉再开始吃饭。 出去玩时候大多是一个人,所以我只要做到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就问题不大。可是在常住国游玩时候一般会结伴,这个时候就很考验整个团队的防疫有没有在同一根线上了。所以我这几年基本上都是和熟悉的朋友玩耍,都是信得过的人。当有时候病毒很严重比如今年1月份时候,以及聚餐人数很多时候,我们会约定每个人来之前进行一下抗原自测,然后把结果发到群里,这样子做到来聚餐的人都是检测阴性,上边的一张图很多人聚餐我们当时所有人就都在群里上传过自测照片。为了各自以及周边人的健康,大家都还是挺配合的。 现在回到了国内,我的个人防疫等级和当时比差了很多。一方面国内确实也没啥病毒传播,另外一方面是回来后我的生活条件大幅度地下降,很多之前个人防疫的方法失去了先决条件。比如我在国外是住单人公寓,整个屋子都是我的,而回来后现在再国内是合租,我还有两个室友,厨房卫生间是公用的。并且我的屋子也小了好多只有十来平米,没有了室外衣服和室内衣服分离的物理条件。结合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我在国内现在也是做的很不到位的。 以上是我在国外两三年一边防疫一边生活的记录贴。现在国内放开了感觉回到了国外两年前的状态,一幕幕真的像是昨日重现,没想到我之前的一些技巧现在还能再用上,之前走的路竟然还得再走一遍。。。总之对我对大家,希望我的分享对每个读者都有一份启发吧。 祝大家身体健康,永远不羊。
控制变量法下的鼻炎
大约七八年前我在郑州读书的时候,我患有非常严重的鼻炎。那时候郑州空气污染很重,一年之中鼻炎最严重的就是送暖的第一周,我甚至能够根据我鼻炎的程度,感知学校是不是开始暖气送暖了。2014年冬天我去到了德国,当时还想着去体验一下那里的优质医疗,由于也都是免费的,想着读书之余,把鼻炎根治一下。但是神奇的是,那年冬天一天鼻子难受都没有过,甚至之后接下来的七年,也完全没有再犯过。我甚至都以为我的鼻炎自己好了,因为都七年了,一丁点事情都没有,很是开心。逐渐地逐渐地,我甚至都快忘了我有鼻炎的毛病,直到今年冬天。 今年回国来到北京生活,真的领略了大家说的北方冬天的空气以及大家口中所说的北京不适宜生存是什么意思。空气长期保持在一个不干净的状态,到了秋冬加上环境干燥,我熟悉的七八年前鼻炎的体验终于又回来了,原来我鼻炎并没有自动好,只是在德国的那七年,一次都没犯过罢了。到了今天实在扛不住的时候,我终于妥协了,开始吃下火药和消炎药。自诩体格非常好,印象中已经七八年没吃过药了,我完全想不起来上次吃药是啥时候,这次重拾小药片,纪念一下。。。 三四月份刚回来时候也有一定程度鼻炎过敏,那时候我猜可能是花粉,之前没过敏过,体验下来也是挺难受的,从那时起养成了看空气质量的一个习惯。我发现同一个地儿的空气质量与所用的手机有关系,以及是用百度或者谷歌查询有关系。比如下边的几个例子,两个是春天同一天拍的,中午用苹果查出来AQI是22评级是非常好(Excellent)而右边三星同一时间查出来的是AQI是52评级是中等(Moderat)。另一张晚上用苹果查出来的是55评级是很好(Good),右边三星查出来是85评级很差。这几天由于我鼻子很难受,我又对比了一下,中午时间苹果AQI是88评级是很好(Good),三星AQI是101评级是非常差(sehr schlecht)。真的很有意思,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空气质量,竟然与用户使用的手机品牌有关系,也是长知识了。
核酸记录薄
健康宝只能显示一个月内的核酸情况,打算按照月份在这儿写一个备份,看一年能做多少次核酸。 三月21次 四月23次 五月21次 六月17次 七月19次 八月18次 九月24次 十月19次 十一月31次 十二月7次 管长次数:13 + 2 = 15次 晚出结果次数:4 + 4 = 8次 核酸总计次数:193 + 7 = 200次
资源
在国内有资源,不管需要不需要,一定先争取来了再说。 有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忍一下将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到最后发现,可能比自己条件好太多的都拿到资源了,而自己的好心,并没有按照自己想的那样,留给了需要的人,而是留给了比自己条件还好的人。 已经体验过多次了,结论就是,在国内,有资源,先争取过来,不要有妇人之心。
在Ingolstadt最后一晚啦
2022年2月28日,最后一晚住在Ingolstadt。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两年半,说喜欢吗,似乎并没有,可是说讨厌吗,也到不至于。一般来讲在一个地方住够六个月就是当地居民了,我在这里住了两年半,并且我目前居留卡也是这里签发的,在我的岁月里,这里也是值得被永久记录在心中的。
2021长假期游玩花费
今年的夏天请了两周假期,算上周末一共出去玩了14天。西班牙的话共去了三个岛,每个岛停留两天,分别是Lanzarote, La Palma, Gran Canaria。总共七天六晚全部费用包含机场大巴机票以及公交车吃饭及买了一些东西等一切消费总共为1114.51欧。按照我常规预算,出去游玩平均一天一百欧,而这次显然明显超标了,简单算了下是预算的159%,超了不少。 克罗地亚段微信记账小程序显示每人花费是748.44欧,还有极个别是个人消费没有记录到小程序中,总共花费应该小于800,是预算的114%。这次也是七天六晚,费用上看依旧大于预算,但是不管是西班牙还是克罗地亚,玩的是很开心的。 如果整体来看14天费用是1900左右,是预算的135.7%,有点太奢侈了,下次得注意压缩费用,这次很大程度是自己功课做的不到位造成的。其中比如机票由于拖了几周于是价格将近翻了一倍。还有机场大巴,这里机场大巴费用很有意思,单程23欧,往返如果提前购买是33欧,而如果在司机那里购买往返是40欧。我是周六早晨6点15的那一班,我原计划大约6点到然后到大厅售票机买往返票。可是当天到达才知道候车大厅在周一周五是六点开门,而周六日是七点开门,于是我不能进入大厅自助在机子上买票。而当时我也忘了在候车点外边另外一个地方还有一个机器,并且忘了和司机购买是更加昂贵的,当时以为价格是一样。于是我在机场大巴就花费了40欧,好贵。 但是整体两周游玩还是很开心很放松的啦,一路吃的都不错,尤其到了克罗地亚后,海鲜价格减半,而美味程度加倍,怀念!
“偷税”被发现
又来趁热度了。坐标德国。几天前收到一封信,写着我的2019年度报税情况有所变更,具体条目是加算了我毕业后短期在学校做科学助理的一部分收入。这个可能在上次报税时候没有统计到,于是我需要补交126欧的税。 这个情况就很像我在提交个人所得税时候瞒报了收入,然后又被查出来的情形,于是我被通知补税。形式上来讲,一部分收入没有被征税,我属于“瞒报”,是犯罪的,说着说着我自己都被吓到了。不过这真的不怪我,去年度报税我体验了一次手动填写报税单,然后送到财务局。现在虽说是手动填写纸质材料,可上边多数信息有“e”标号,表明他们系统是有记录的。我自己只需要填写他们系统没有的信息,比如我找工作的费用,搬家的费用,以及部分非医疗作用的保健药物费用。而对于工资以及公对私收入的部分,他们系统会自动完成。于是我在收入的那一栏保持默认没有自己填写信息。上次报税单中也是写的去年总收入,现在看来那个总额没有包含我和学校签订的这个临时合同的收入。猜测这个收入又重新结算在我的资料内,应该也是年初学校报税然后发现了这个条目有偏差,于是乎和我的户头对上了,华丽丽又给我开了一个126欧的税单。 这样的情况可能其他同学并不多见,因为在德国税务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了,尤其是对公转账,每一笔都清清楚楚。一方面账户管理严谨逃税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是这边逃税处罚力度会让人哭死。我遇到的可能就是一个时间差的原因,我报税太早了,早过于学校。由于我去年属于低收入人群,税都退回来了,之后学校报税看到我这部分前期没统计到,又让我吐出来好多。心疼。 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退税单自动将钱打入我的账户了,而这次上边写着在一个期限内需要我主动给他们转账。遇到同样情况的同学不要因为疏忽造成真的偷税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