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time goes by

保险配置笔记:重疾、医疗、意外、人寿

在2022年从德国回到中国工作后,尤其是定下来在北京生活,来自社会的压力和对家庭的责任,让我开始考虑对于之后的风险管理。我们国家目前社会保障只能覆盖有限的基本面,马上我们还会涉及买房贷款,作为一个家庭,一旦有啥意外发生,对于自己对于亲人都是灭顶的打击。所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也就提上了日程,一方面是主观上我们要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比如说生活上注意各方面的安全,客观上过马路,坐车乘车小心一些,不去危险的地方。主观上加强运动提升体质,健康饮食按时体检等,这个可以在另外的帖子中详细记录下。另一方面是通过保险来做风险转移,少量的钱很高的杠杆,来提高在医疗意外等方面的抗意外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看各种知乎,公众号帖子,小红书,对这个领域暂时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着手给家庭配置了一些基础保障。挺长一段时间学习这么多也是挺不容易,写成帖子记录下来,之后万一需要申请赔偿的时候不需要再手忙脚乱找资料,另外也是给其他可能需要用到的人,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按照我目前的理解,保险大致有两个作用域:分摊风险,财务保值。有时候一些保险可以同时有两个作用,既可以分摊风险又可以做到财务保值。但是多数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者只能选其一,然后根据具体人员的需求来选择更看重的那一项。简单来说比较主流的保险可以分为四大类: 重疾险 (百万)医疗险 意外险 人寿险 重疾险顾名思义,就是万一检查出重症时候,保险公司会一次性赔付一笔金额。这个钱不限制用途,也不需要消费凭证等材料,只要是保险期间检查出患了约定的重症,就会在很短的期限内赔付约定的金额。通常是用于生病失去收入后的生活开支补贴,以及对于疾病本身的治疗。 百万医疗险是五险一金中医疗险的补充,就如前边所说我国基础保障还不够完善,报销比例低限制多,很多先进的治疗方法以及进口药,也通常不在社保涵盖的范围中。这个额外的商业保险,包含和很多医保之外的用药限制,还支持一些先进治疗方法的报销,可以理解成是对社保短板的补充。 意外险是比较简单的一类险,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意外提供的保险赔偿,通常用于意外医疗,以及意外伤害的恢复等。 人寿险可再细分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这两个差异还是很大的。定期寿险一般保至60岁至70岁不等,每年费用相对比较低,主要是用于年轻时候意外死亡的风险对冲。现在家庭有着很重的抚养子女照顾老人,以及甚至偿还车贷房贷的压力,当家庭失去其中一位尤其是家庭顶梁柱时候,剩下的人很难抗住这么大的压力,很多时候可以理解成家庭就会破产崩溃。定期寿险就是为了减少这样的风险,当年轻家庭一方意外死亡,另外一方会得到一大笔赔付,可以将生活继续下去不至于垮掉。另外一种终身寿险多数可理解成是理财用途,这类产品有复利收入并且年利率还很高,多数还是写到合同里的定额利率。这种适合相对有一些闲余资金的家庭,为自己老年以及为下一代积累一些财富。 在年轻时候就购买保险有很多的优点,首先是费用,同样比如25年期定期寿险或者重疾险,若计算25年总费用,在27岁购买与32岁购买,总费用差别还是很大的,即使是相同的合同年限和缴费年限,总的来说就是越早买总成本越低。另外一个优点是年轻时候患过重病的可能性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出现各种小毛病可能性越来越高,而买保险前出现了一些病患,那么保险有可能会拒绝承保,或者是除外承保,这样花着同样的钱,但是对于一些病患却失去了保障,很亏的。年轻时候就买很多保险也有不少缺点,首先是费用上,刚步入社会开始工作没有啥钱,买很多保险会带来很重的经济负担。另外工作不稳定对收入水平判断不足,假设一个极端情况工作一年然后失业一段时间,没钱然后造成了保险断缴,前期投入都打水漂了,很亏。总的来说我个人感觉,工作3年左右开始考虑个人保险比较好,首先是3年工作基本稳定,其次可能也有了一点点积蓄有一些抗风险能力,这个时候理论上还应该是一个二十打头的年纪,身体足够健康,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另外购买四大险顺序也有讲究的,因为投保时保险公司在问健康状况同时,也会同时询问有过被其他保险公司拒保或者除外承保的记录,若有的话,保险公司大概率会人工复核,会更谨慎地对这个顾客承保。各个类型保险拒保的比例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对于重疾险和医疗险投保条件非常苛刻,非常可能就拒保或者除外承保了,尤其对于互联网产品,由于相对于传统保险费用低,他们杠杆很大,稍微有点风险他们可能这个生意就选择不做了,他们在整个互联网线上市场找对他们来说特别低风险的客户。线下保险相对线上来说,可能拒保风险稍微好点,一般线下保险都有经理人,通过人工承保和经理人讨价还价,很多时候也是可以投保的,但是价格也是贵高多啊,类似的服务,线下产品可能是线上产品价格的数倍。由于拒保风险不同,所以购买的是就有了一定的技巧,先买不太容易被拒保的,最后选择那个把握最低的。综上个人推荐首先去买意外险,这个几乎不会询问健康状况,只要不是在危险行业工作,基本上都是可以买的。第二是买人寿险,这个相对来说也是风险告知比较宽松,拒保风险低。最后买重疾险和医疗险,这两个健康告知都很严格,拒保或者除外保概率都很高,放在最后,万一被拒保了也不影响前边的保单。 对于我的家庭,目标很明确,趁着年轻身体条件都挺好,买一些保险来平衡之后一辈子可能出现的风险。查资料看到家庭对于保险的消费,控制在10%一下,建议5%比较合理,结合我自己家庭收入,我们商量是目前每年控制到1W以内。在选择方案的时候,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考虑点。首先先列出最终我们选择购买的保险:   重疾险:君龙人寿超级玛丽8号重疾险(暖男版) 医疗险:篮医保·长期医疗(20年专享版) 意外险:中国人保大护甲5号成人意外险 人寿险:华贵大麦甜蜜家2022定期寿险   我当时购买顺序是:意外险–>人寿险–>医疗险–>重疾险。完全是按照上文提到的健康告知严格度以及拒保风险而排序的,我身体状况非常好,健康告知基本上都没问题,所以我购买保险相对还是比较轻松的。 意外险多数是一年期的,由于健康告知很宽松,即使是第一次买残了,大不了一年到期再换一个,不是太大问题。所以从这个开始入手配置是最好的选择。我当时在大护甲5号和小蜜蜂3号纠结,都是人气很高的互联网意外险产品,对于我选择的100W保额,绝大多数项目都是相同或者差不多的,但是有一些点大护甲的条款让我很中意,比如都包含了对猝死的赔付,这对互联网人很重要,但是大护甲是72小时,小蜜蜂3号是24小时。这之外大护甲5号包含“驾驶自行车意外身故/伤残额外赔(不含电动自行车)”这一项,而小蜜蜂3号不包含,我是自行车运动长期爱好者,这项太重要了。当然小蜜蜂3号也有明显优于大护甲5号的地方,比如有意外救护车费用报销,公共场所第三方责任等。 人寿险结合我的主要需求风险对冲,以及我很穷没有钱,所以选择的是30年定期寿险。在研究人寿险过程中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相同的年龄买相同年限的保险,那种单人份的保单男性要比女性贵很多很多,有时候甚至相同条件下男性是女性价格的两倍。我的情况是要为男女双方购买,精挑细选这个甜蜜家2022相对很合适。首先这个保单就是面向家庭设计的,一份保单保两人,整体来说比单独两份分开购买的保单价格稍微实惠一丢丢。其次当夫妻一人出现意外,保险出险后,另外一方是免除后续保费的,但是这一方保险继续有效。这个很契合我的需求,想象一下,一方年轻时候意外去世,这个保险就是留给另一方接下来继续生活的钱,免掉保费也是一定程度上降低生者的生活支出,有很大意义的。同时这份保单还有一个条款当夫妻双人由于同一意外出险后,保险会给受益人双倍的赔付。假设我们买的是一人150W保额,当我们俩同一场景遇难,那么会给后代留下600W保险金,算是最后一次对子女的呵护吧。另外之所以我选择150W每人保费,交费期间是30年以及保险期间是30年,可能保险结束还没退休,也是严格根据我的条件和需求计算的。年轻时候有生活以及房贷压力,以及之后照顾子女赡养老人的需要,资金上很脆弱抗风险能力特别差,容不得半点闪失,而三十年后可能稍微好点,至少子女已经成人了。还有就是这是结合我目前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最大的额度了 ,再多买一些确实好,但是也确实没有钱。 医疗险我选择了太平洋保险的长期医疗保险(蓝医保)。主要的写入合同的20年保证续保期。当时在好医保和蓝医保两者纠结,蓝医保在危急重症以及外购药稍有优势,所以我选择了蓝医保。好医保健康告知相对宽松,比如对于乳腺结节的要求就没有蓝医保那么苛刻,对于女性友好很多,也是很大的优点。续保条件有不同,20年后如果产品停售了,蓝医保不可续,但好医保20年可免健康告知、免等待期续保人保健康的其它产品,其他方面两款产品各有千秋,存在即合理这也是两款保险经常被人对比而又都卖的很好的原因。我对比下来的感觉是,对于年轻人,如果蓝医保健康告知能过就买蓝医保,如果有些许小问题的话,就可以考虑一下好医保。 重疾险我是纠结了很长时间才确定下来方案的。首先各家健康告知都是复杂且严格,搞清楚自己满足不满足条件就用了很久。多数重疾险赔付一次合同就结束了,而人生漫漫,对于生病治疗之后再次患其他病的风险,就失去了保障。我选择的这个保险提供二次重大疾病保险金选项,也就是年满60周岁前,首次发生重疾赔付后,间隔3年后,再次确诊非首次重疾的其他重疾,或者再次确诊首次重疾(含复发、转移),额外赔付100%基本保额。暖男版包含了特定疾病豁免保险费,即被保险人发生了特定疾病,豁免后期保费,保险责任继续有效,也是挺实用的。还有重疾赔过后,30天后,确诊轻中症还能继续赔付。超级玛丽8号分两个,一个是普通一个是暖男版,后者针对男性做了一些优化,对于一些男性高发病增加了一些保障,挺不错的。当时对比了很久,最终选择这个,最最重要的还是价格还行,综合性价比高。 当各种查阅知乎,小红书以及各种软件后,选定了要购买的保险品种,可以到各大中介服务页面购买,比如说支付宝的蚂蚁保,小红书的小雨伞,微信平台的腾讯微保,以及公众号小程序比如深蓝保等。这些平台的好处是他们会优化信息检索和对比方式,更加直观和清晰看到各大保险优略,同时依托大公司,相对来说,理论上比其他中介靠谱一点。同时也可以在选定保险后,直接去到官方购买。互联网保险一般来讲不会线下销售,但是多数情况下官方在网络平台还是提供直销接口的。比如我买的医疗险是太平洋保险家的,可以在他们公众号太平洋保险直接购买;人寿险是华贵的,在公众号小程序华贵保险在线是可以买到的。通过官方购买价格大概率和从中介购买一致,但优势是少一层个人信息在中介的传递,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比例,也少一些广告骚扰信息等可能性。我买的重疾险和意外险我没找到官方购买入口,但是所有途径购买的保险都是在官方可以查到可以验真的,比如重疾险可以在君龙人寿公众号查询到保单信息,意外险可以在中国人保APP查询到信息。介意购买后亲自到官网再确认一遍投保的资料,以防中介信息传递有误,或者说假保单情况,虽然这种概率比较低,可是这是几十年的事情,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另外推荐一个APP叫做金事通,是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公司的产品,可以理解成保险管理部门官方的软件,可以查询到自己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所有的的保单,其中还包括了比如公司给购买的团保,以及其他途径比如信用卡赠送的保险等,还是挺好用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现金价值,这个多数在储蓄型保险中看到,类似于银行存单一样,看自己攒了多少钱了。我的保险大多数转移风险,现金价值概念就弱很多,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的。比如说我选的长期医疗险合同对于我一次性缴费,合同保险单现金价值=本合同的保险费*65%*(1-n/m),其中n为本合同已生效天数,m为本合同保险期间的天数。人寿险现金价值如下: 重疾险现金价值: 在我买的意外伤害险中没有找到现金价值的描述。不管是公式还是图表都可看到,对于我买的险种,现金价值是极少的可以说是聊胜于无。对于我风险对冲型的保险,我的建议是可以直接把这个现金价值给忘记掉,累计保费投入几千几万块,而如果退保只能退回一个零头,这得生活窘迫到什么程度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这里开始琢磨这点钱,我感觉是既然都开始了解风险意识了,那么在家庭经济角度,就做好预防不要让这些发生。 关于保险总算是把第一部分记录完了,打算再给自己挖几个坑,之后再记录一下五险(六险)一金,公司团体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香港保险,惠民保的基本概念以及到底咋回事儿。好不容易这些都稍微搞明白一点点,不记录一下就可惜了,希望我能够在我忘干净之前把这个坑给填上。

保险配置笔记:重疾、医疗、意外、人寿 Read More »

我的新冠自我防护经验

分享一下我新冠病毒爆发期间,我在国外工作生活两年半时间,在与病毒共存的状态下,怎样尽量减少对生活的影响,又成功地没有感染到病毒的经验。将这些记录下来,提供给大家参考。 时间跨度上从2019年12月算起,到2022年3月回国,我在疫情爆发后大约两年半时间里,一直生活在国外。根据疫情得严重程度,我也在家自我隔离过,长达一个月时间每周只出门一次去买生活用品;也放飞自我过半个多月时间旅行游玩了好几个国家。自我感觉我的一套成体系的防护经验还是挺有效的,两三年时间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防护防护没有被感染。首先我先分享几个图说下这段时间都去过哪里玩,大概我数了一下有八九个国家,十几个城市,比如说: 波兰,Kraków City 立陶宛,维尔纽斯 爱沙尼亚,塔林 芬兰,图尔库 瑞典,Helsingborgs 丹麦,哥本哈根 马耳他,丁利 马耳他,圣劳伦斯 马耳他,格伦迪 马耳他,Ta’Xbiex 奥地利,洛伊塔施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Arrecife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Tías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Santa Cruz de La Palma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斯洛文尼亚,Tržič 奥地利,维也纳 暂时列举一些这期间去往我长期生活国家以外的地儿的游玩,期间坐过飞机17次,在外住宿时间总共加起来超过30天,以及和同学自驾去玩行程也有上千公里吧。大部分时间在饭店吃饭,少数时候和朋友在Airbnb自己做点儿吃。大概游玩的地儿在这三大块: 巴尔干半岛 大西洋加那利群岛 地中海马耳他 在我当时生活的国家的活动就不贴了,因为实在实在太多了。。。坐火车没有一百次也有几十次,坐地铁公交更是不计其数,这里放一放图做代表吧,是我们2022年1月疫情也超级严重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聚餐: 这么个玩法在当时病毒密度超高的国外,竟然能够全身而退,多少有一定运气成分在,但是也不能忽略我的一系列防护。接下来是我想要分享的重点,就是我当时都做了哪些防疫措施。 首先从大的时间维度来看,我更多的室外以及人多的团体活动还有旅行是夏天参加的,疫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么长时间大家应该也看出了规律,就是冬天病毒传播力强,同时毒性大。而到了夏天则相对毒性弱很多,传播力度也小了不少。这在全球各个国家的统计数据都可以看得到。所以我也是识趣地尽量减少冬天的活动(当然是和夏天相比而言)。同时两三年时间每天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我认为满意的个人防护。 首先是疫情初期,口罩很难买,所以一些口罩如果只用一次就扔掉很可惜,并且我们常用的医用外科口罩,使用的是电离吸附原理,清洗后防病毒效果会骤减,而放口袋里也有通过手的接触二次传播的风险,放在家里桌子上也类似。于是我在疫情的初期就自己做了一个口罩钩子的架子,下图是我从宜家找了类似的一个效果图,我当时可没这么高级。我住的公寓有一面照片墙,上边设计好了那种橡皮条用来夹照片的,于是我用绑数据线的那种轧带做了14个钩子挂在上边,用来挂不同期的口罩。之所以做了14个,是当时是研究结果说最长14天离开人体后的病毒就肯定会失活的。我把口罩按照顺序挂,然后挂满了就开始复用第一个。在疫情差不多前半年就这样子用了一段时间,后来口罩没那么稀缺了,很多时候用了一天的口罩就直接扔掉了,也就不再复用了。不过整体一个思路就是我出门在外几乎都是带着口罩的,尤其到了第二年,也由于我们所在州的规定,公共场所是需要佩戴FFP2也就是N95口罩,所以后边在公共场所我都是严格佩戴着,并且强迫自己不要有习惯性动作比如无意识地摘下来,口罩外表面我基本上也不会碰。现在大家已经过了口罩稀缺的那个年代,我感觉家里钩子意义可能要低很多,不过其他的几个方面还是值得借鉴比如说出门全程佩戴N95口罩,不轻易摘下,不把口罩团成一团放口袋里,不碰口罩外面,杜绝习惯性动作拿掉口罩等。 然后是这个紫外线灯,也是起了大作用。也是在疫情初期我就买了,看购买日期是2020年3月1日,基本上是国外开始爆发的前期。这个紫外线灯适合作为消毒喷雾的补充,下边也会提到消毒喷雾有很强的腐蚀性,不适合经常性对家里各个地方使用。这个灯作为补充就是很好的大范围消毒杀菌工具。我接了一个2米长的电源线,基本上每周会将入门门口,卫生间,床边,厨房灶台,饭桌等区域进行消毒。基本用法也简单,就是把灯放在工作台上,然后接上电源,人离开一小时,回来把灯拿掉就好了。对于其他区域比如说卫生间,有时候我会消毒一夜,以及下边提到的一个放置室外衣服的柜子,有时候也会通电一夜。总之总结起来就是一周大约会轮一遍。另外我还意外发现了一个作用,就是用这个消毒床上被子啥的时候,之后会有被子被晒完那种烤螨虫的味道,因为那时候我住的房子朝东,好久没晒被子了,闻着那熟悉的味道睡觉还挺香。 接下来是介绍我的一个放置户外衣物的柜子,下边是宜家找的效果图,我之前所在公寓一进门左手边有一个下图右侧中间挂衬衫类似的衣柜,我用来放我回家后穿在外边的衣服。不管是上衣还是裤子,我都挂起来,然后用消毒喷雾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喷一遍,包括上衣以及裤子的口袋里。然后我的紫外线灯也会挂外这里,前边后边都再消毒一遍。我同时还会把我的手机放在下边那个木板上,用一种相对刺激性不大的消毒喷雾喷一下,或者用消毒湿巾擦一遍。进门后这么一套动作,衣服脱了挂起来,手机也放下了,口罩也拿了下来,也都喷好消毒水了,我就去洗手洗脸了。 说疫情有啥收获,勤洗手一定是其中之一。我从新冠一开始就养成了回家必洗手甚至洗脸的习惯。并且洗手方式也科学了很多,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搓一搓。下图是用过的一款洗手液,后面那一款也很不错,都是很柔和的那种,稍微洗漱时间久一点也关系不是很大。有的时候回来我就直接洗个澡,彻底清洁一下。 外出的时候,非必要我是不摘口罩的,有时候洗手不方便,我会随身带这种免洗的洗手液,觉得接触了很多危险的地儿了就拿出这个来擦擦手,比如说坐完火车搭完地铁等。 接下来回来再说我用的几款消毒喷雾,下边这个据说是效果最好的,前期我也用过几瓶。可后来发现这个对于家具还有彩色衣服腐蚀很严重,后来我就弃用了,换用了另外一个比较柔和的,以及同时喷室外门把手啥的使用了75%酒精。   下边这个是我复购最多的消毒喷雾了,我对比了几个感觉是在效用以及腐蚀刺激性最平衡的一款,也是我最长用来喷衣服,以及手机用的消毒喷雾。每次回家我都会喷半天,衣服上上下下,手机前前后后。 上边总结了我大部分时间的一份防疫过程,比如说平时出门去超市买个菜啊,跑个步啊啥的。整体一个流程就是出门前将紫外线消毒放在工作台上消毒,因为平时我经常在这里,平时找不到没人的时间,也就我出门的时候,把消毒灯拿过来可以消毒。然后换衣服,在外边和在家完全两套不同的衣服,然后戴口罩出门。 回来后脱衣服,挂起来,手机拿出来放板子上,开始喷消毒喷雾,口罩挂勾子上或扔掉,之后去洗手或者洗澡,穿上居家的衣服。 当出去玩的时候,比如坐飞机坐火车,我会在带N95口罩同时,带上眼镜。也不是啥特殊的防护眼镜,就是我的近视镜。火车飞机都会人员很拥挤,即使普通的近视镜也可以很大程度避免飞沫眼睛传播。然后在火车飞机上我就会休息一会儿,睡个觉啥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尽量减少去洗手间的次数。 而出去游玩的适合,我不会把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很满,可以说是安排非常轻松了。我会睡到自然醒,然后一般赶在九点半或者十点前早餐收摊时候,去吃个早餐,这个时候基本上也没啥其他人了,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吃饱了休息一下可能都快十一点了才出门游玩。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60左右高温就会失活,所以在外边吃饭的时候,大概率饭里边有病毒概率很低的,大多的风险在于周边人员,以及刀叉餐具。所以我在外边吃饭时候,错峰吃饭的同时,有室外桌椅的我一定会坐在室外,吃中餐时候我会和老板要一个一次性筷子,而不用他们的刀叉,而吃西餐时候我会用消毒湿巾擦一下刀叉再开始吃饭。 出去玩时候大多是一个人,所以我只要做到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就问题不大。可是在常住国游玩时候一般会结伴,这个时候就很考验整个团队的防疫有没有在同一根线上了。所以我这几年基本上都是和熟悉的朋友玩耍,都是信得过的人。当有时候病毒很严重比如今年1月份时候,以及聚餐人数很多时候,我们会约定每个人来之前进行一下抗原自测,然后把结果发到群里,这样子做到来聚餐的人都是检测阴性,上边的一张图很多人聚餐我们当时所有人就都在群里上传过自测照片。为了各自以及周边人的健康,大家都还是挺配合的。 现在回到了国内,我的个人防疫等级和当时比差了很多。一方面国内确实也没啥病毒传播,另外一方面是回来后我的生活条件大幅度地下降,很多之前个人防疫的方法失去了先决条件。比如我在国外是住单人公寓,整个屋子都是我的,而回来后现在再国内是合租,我还有两个室友,厨房卫生间是公用的。并且我的屋子也小了好多只有十来平米,没有了室外衣服和室内衣服分离的物理条件。结合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我在国内现在也是做的很不到位的。 以上是我在国外两三年一边防疫一边生活的记录贴。现在国内放开了感觉回到了国外两年前的状态,一幕幕真的像是昨日重现,没想到我之前的一些技巧现在还能再用上,之前走的路竟然还得再走一遍。。。总之对我对大家,希望我的分享对每个读者都有一份启发吧。 祝大家身体健康,永远不羊。

我的新冠自我防护经验 Read More »

控制变量法下的鼻炎

大约七八年前我在郑州读书的时候,我患有非常严重的鼻炎。那时候郑州空气污染很重,一年之中鼻炎最严重的就是送暖的第一周,我甚至能够根据我鼻炎的程度,感知学校是不是开始暖气送暖了。2014年冬天我去到了德国,当时还想着去体验一下那里的优质医疗,由于也都是免费的,想着读书之余,把鼻炎根治一下。但是神奇的是,那年冬天一天鼻子难受都没有过,甚至之后接下来的七年,也完全没有再犯过。我甚至都以为我的鼻炎自己好了,因为都七年了,一丁点事情都没有,很是开心。逐渐地逐渐地,我甚至都快忘了我有鼻炎的毛病,直到今年冬天。 今年回国来到北京生活,真的领略了大家说的北方冬天的空气以及大家口中所说的北京不适宜生存是什么意思。空气长期保持在一个不干净的状态,到了秋冬加上环境干燥,我熟悉的七八年前鼻炎的体验终于又回来了,原来我鼻炎并没有自动好,只是在德国的那七年,一次都没犯过罢了。到了今天实在扛不住的时候,我终于妥协了,开始吃下火药和消炎药。自诩体格非常好,印象中已经七八年没吃过药了,我完全想不起来上次吃药是啥时候,这次重拾小药片,纪念一下。。。 三四月份刚回来时候也有一定程度鼻炎过敏,那时候我猜可能是花粉,之前没过敏过,体验下来也是挺难受的,从那时起养成了看空气质量的一个习惯。我发现同一个地儿的空气质量与所用的手机有关系,以及是用百度或者谷歌查询有关系。比如下边的几个例子,两个是春天同一天拍的,中午用苹果查出来AQI是22评级是非常好(Excellent)而右边三星同一时间查出来的是AQI是52评级是中等(Moderat)。另一张晚上用苹果查出来的是55评级是很好(Good),右边三星查出来是85评级很差。这几天由于我鼻子很难受,我又对比了一下,中午时间苹果AQI是88评级是很好(Good),三星AQI是101评级是非常差(sehr schlecht)。真的很有意思,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空气质量,竟然与用户使用的手机品牌有关系,也是长知识了。

控制变量法下的鼻炎 Read More »

核酸记录薄

健康宝只能显示一个月内的核酸情况,打算按照月份在这儿写一个备份,看一年能做多少次核酸。 三月21次 四月23次 五月21次 六月17次 七月19次 八月18次 九月24次 十月19次 十一月31次 十二月7次 管长次数:13 + 2 = 15次 晚出结果次数:4 + 4 = 8次 核酸总计次数:193 + 7  = 200次

核酸记录薄 Read More »

资源

在国内有资源,不管需要不需要,一定先争取来了再说。 有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忍一下将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到最后发现,可能比自己条件好太多的都拿到资源了,而自己的好心,并没有按照自己想的那样,留给了需要的人,而是留给了比自己条件还好的人。 已经体验过多次了,结论就是,在国内,有资源,先争取过来,不要有妇人之心。

资源 Read More »

在Ingolstadt最后一晚啦

2022年2月28日,最后一晚住在Ingolstadt。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两年半,说喜欢吗,似乎并没有,可是说讨厌吗,也到不至于。一般来讲在一个地方住够六个月就是当地居民了,我在这里住了两年半,并且我目前居留卡也是这里签发的,在我的岁月里,这里也是值得被永久记录在心中的。  

在Ingolstadt最后一晚啦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