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19

年代的标记

  周末点开一个叫做《重遇他们的第一张专辑》的歌单,播放到朴树的这首New Boy,里边的歌词将我拉回了那个年代。   快来吧奔腾电脑 就让它们代替我们来思考 穿新衣吧剪新发型呀 轻松一下WINDOWS98   这首歌所属专辑《我去2000年》,特别荣幸的是,我拥有的第一台电脑也是这个年代,并且所用的操作系统也是WINDOWS98,处理器是奔腾4,可以说是当时辉煌年代的高配。当时我还是在上小学,条件限制不能接触很前沿的科技,但是不影响我对于计算机与生俱来的兴趣以及无限的追求。回想起那时候不管是大环境还是我自己都是对于互联网非常疯狂的年代,准确地说是Web1.0时代。当时的我不玩游戏不看剧,就下各种软件,点击各种系统里的按钮,学习番茄花园装系统,看似很枯燥的行为,那时候的我一天就能玩十几个小时,从早晨起床到晚上被我妈妈骂去睡觉。我家的电脑也好可怜,被我折腾的体无完肤。蠢事当然也没少做,记得有一次我把系统搞崩了,重装系统还没学会,我模仿修理电视机的方法:用力拍一拍电视机后背。在电脑上我就将硬盘拿出来在地上磕几下。结果就是硬盘被我彻底可坏了,有了物理划痕,硬盘报废。现在想起来都能被我自己蠢哭。可能也是那个阶段的经历,让我对于电脑有了一个非常踏实的基础知识储备,也让我现在对于电子产品修理有一了一个很自信的能力,后来也是促使我学习电子信息专业,把兴趣爱好当作之后谋生手段的契机。 都说音乐的代入感是音乐的灵魂,我听这首歌将我带回了我的2000年。我的小学中学任何一个阶段我都觉得与电子信息互联网分不开,这都要将近20年期间,难以统计到底计算机带给我多少的开心欢乐甚至是陪伴与安慰。就像是拥有了期待很久的事物后,往往会逐渐演变成负担,怕哪天再失去。我在到了大学后,也曾有过一段时间,对于我自己以及我的兴趣有深深的自我怀疑。那时候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也对了起来,其中不乏很多大神级别,他们对于计算机科学有非常高的天赋,虽然他们对这个领域兴趣可能没我高,但是不得不服气的是,天赋的存在,能让他们随便搞一搞就比我收获要高,而我心里就很不平衡,觉得自己如此热爱,那么自己应该是获得最多的收获。这种畸形的心态持续了好久,我做了很多的自我调节才慢慢缓过来,还好的是我缓过来了,没有让自己的拧巴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网易云音乐这首一个最多点赞的评论是这样:“奔腾变成了酷睿 windows98变成了win 10 我这个小屌丝变成了老屌丝 朴树也成了朴师傅 时间就是一把猪饲料。” 朴实的语言调皮中带着无奈。这对我我自己这20年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地道的描述。从第一天奔腾4处理器Windows98的电脑,期间迎来又送走了WindowsXP,到后来的Win7和现在Win10。20年真的变了很多,硬件软件以及随着朋友圈的改变身边越来越厉害的大神。可是还有很多没有变,就是一如既往和周边大神比自己还是一个弱鸡。不过这也不所谓了,一方面我明白了自己也在成长,随着环境的改变身边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厉害,自己虽然和他们比还是欠缺很多,可是和之前的我比,我已经进步了很多很多。甚至,之前我仰望的大神,现在也有一定的底气相互交流分享一下各自的观点。但是我认为最最重要的是,我把我的心态调节到了一个我喜欢的状态。我开始将兴趣爱好将与他人相比以及获得成就分开来对待。天赋这个东西可遇不可求,我不能因为有别人轻轻松松就能做的比我好而将本来带给我快乐的兴趣爱好转化成痛苦。我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他人无关,其实现在的我已经够幸运了,能够用喜欢做的事情用作来谋生,这一点其实对于太多的人来说,是奢侈而不可得的。遇到大神不再是之前心里扭曲,而是很开心地去与对方接触,学习对方身上发光的地方,让自己也一步步变得更好一点。我可能知道最后我也很难成为计算机专家,很难站在金字塔的顶尖。可是这又能怎样呢?琢磨计算机的过程可以给我带来快乐,生活的重点在于过程,至于之后的结果,那又有多重要呢? 写着写着又有点跑题。开始的点想写一下年代的标记。我差不多也是从2000左右从小学开始记忆才鲜活起来,伴随这二十年,计算机真的是在其中很浓重的一笔。每个年代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记,那么对于我,这二十年,电子产品计算机就是属于我的标记吧。最后,将朴树《New Boy》贴在这里,希望我的每个朋友都能从中追忆起曾经疯狂而美好的瞬间。   New Boy 作曲 : 朴树 作词 : 朴树 是的我看见到处是阳光 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 新世界来得象梦一样 让我暖洋洋 你的老怀表还在转吗 你的旧皮鞋还能穿吗 这儿有一支未来牌香烟 你不想尝尝吗 明天一早 我猜阳光会好 我要把自己打扫 把破旧的全部卖掉 哦这样多好 快来吧奔腾电脑 就让它们代替我来思考 穿新衣吧剪新发型呀 轻松一下WINDOWS98 打扮漂亮 18岁是天堂 我们的生活甜得像糖 穿新衣吧剪新发型呀 轻松一下WINDOWS98 以后的路不再会有痛苦 我们的未来该有多酷 明天一早 我猜阳光会好 我要把自己打扫 把破旧的全部卖掉 […]

年代的标记 Read More »

山楂的记忆

吃山楂时想到了之前生活的一个细节。 大约是两年前,那时候是考试周,每天没日没夜的在学校的图书馆写作业做练习,由于和小伙伴会约好一起学习,所以每天的自习室一般固定,甚至位置都是固定的。同一个屋子里也会有其他专业学生,这是背景。 这边的考试周能持续两单三个月,简直丧心病狂。在一个屋子里一起学习久了,很多之前不认识的同学也变得熟悉,甚至有时候还会有那种对于陌生人的关心,如果某个人没来自习,那是不是他生病了,或者今天有考试,总之祝福一切都好。两年前有一次的在图书馆复习,一天生无可恋的吃完晚饭大家又回到了自习室,我当天的同桌,另外一个中国人可能去了趟亚超,买回来一些零食,拆开了一包山楂然后递给我了一个,我接过来也只是看了他笑了一下表示感谢,我们依旧没有讲话,像极了高中时候和同桌偷偷上课吃东西,还不敢发出声音。他递给我的时候特别的自然,我接受的时候也是像我们认识了多年的老朋友那样的随意。可是我们真的是不认识啊,没说过话,不知道对方的名字,甚至不知道对方学什么,我们只是在一个屋子里上了几个月自习。我能感受到我想描述的这个细节太过于微小,我都不清楚我又没有把那种陌生人间的惺惺相惜表达的到位,那一刻的时候我还感觉不大,可是越后来越来越对这种熟悉的陌生人件难以表达的情谊有深刻的回味。 还记得有一次是刚入学第一学期,刚入学我们就有一门叫做高频信号处理的课,听名字应该多数人就有了初步的认知,那时候我真是学这门课学到生无可恋,当时我还住在班贝格,每天需要坐火车100公里通勤,早晨7点起床大约八点多到达图书馆,然后晚上11点45离开学校,我赶00:01的末班火车回另外一个城市。这种状态持续了好久好久,我记得光这一门课我就如此的样子看了两星期,简直到了怀疑人生的地步。我没记错的话考试时间应该是某一天的早晨八点,为了有个好的休息,考试前天晚上我和小伙伴10点是离开自习室,可能是同屋子的同学看到了我们这拨人最近两周那种痛不欲生的状态,以及当天晚十点收拾东西回家的表情,应该是猜到了第二天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一天,好几个熟悉而又不认识的同学看着我们低声说考试加油。我当时也是简单的说了声谢谢,那时候真的是被那简单的几个字给暖到了,比千言万语还感动。我们之间所有的对话就那一次,之后也再也没在见到过,我都没机会在他考试时候给予祝福,遗憾也如同缘分一样,你只能被动地等待或者接受,而自己能做的却有限。 题为山楂的记忆,写到后边也不再是写山楂。那就当作是山楂帮我带回的遐思吧。

山楂的记忆 Read More »

公务人员办事态度,在全球都很相似

这周因为公寓方面的原因,需要去Rathaus更新一下地址。九月份我刚将所有的地址更改了,现在又要重新搞一遍,想想都头大。周三早晨去了市政厅,新的注册证明只有名字和地址,没有了公寓号。而我们公寓信箱只有标号,没有标名字,并且公寓房也是说在填写地址时候准确填写房屋号就可以了。 然而周三换的新注册证明将我的房屋号去掉了,只保留了街道地址。我向办事人员提出附加房间号,明显感觉到政府服务服务人员的敷衍,说他们这里就是这样登记的,所有人都是的。我反驳道没有房间号码信件是不能准确寄到的,然后他们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需要收信时候让对方写上我的房间号就好了,这与市政厅登记无关。我听到这就挺生气的,因为市政厅很多官方信件就是用的这个地址,我就问她市政厅的信我都收不到怎么办。可能是被我问住了,她象征性的问了一下他的同时,问某某街登记地址就是按照名称和街道地址登记对吧,对方回答道是的。这样她更加有理了,不管我说什么,她就完全她是对的,就是这样,她没问题,这个不能改。在那里僵持了很久,另外一个员工过来了,可能是当天值班经理,或者是只是另外一个普通的员工,过来和我讲地址就是这样登记的,不可能写房间号。我就问她俩为啥我的旧的登记证明有房间号,她们让我展示旧的注册证明,幸亏我当时刚办理完没走远,我的旧证明虽然被她们收回了,但是还在办公桌上没销毁。我指着旧证明上边的房间号说这不是嘛,这也是你们开具的,为何我的新证明就不能写一下。此时有看出面对问题各自所处的位置,她们是以做的没错而不是解决问题为前提,所以在我提出的这个证据上,她们讲系统升级了,所以现在不能加房间号了。我反驳说我这是九月份在那里开具的呀,这才十一月,就这么快升级了?之后她们看了一下旧证明的出具时间,的确是9月,然后看看日历告诉我,嗯她们是10月份升级的。话都说到这了也没意思了,政府办公人员坚决是以她们没错为本。我只能是想说,我信你个鬼啊。。。 争论了半天我也累了,再争论下去,或者投诉,只能让我更加愤怒而与解决问题越走越远。那我回来给我信箱自己贴个名字吧,希望邮差能看到我的名字准确将我的信件投入我的邮箱。真是感叹,公务人员办事态度,在全球都很相似。

公务人员办事态度,在全球都很相似 Read More »

陌生而熟悉的梦

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就像故事片一样,带有丰富的剧情。今天起床后我还能记得大部分。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乍一看里边是不熟悉的环境,可是细细分析,所谓的新环境都是由我现实生活中遇到或者记忆中之前遇到的元素搭配而成。其中的人物也多数是我现实中认识的朋友们,只是好玩的是,其中的朋友是我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认识的,很是好奇为何在梦中他们能相遇。熟悉又陌生的地点,依稀记得发生在的城市有点像重庆,是立体的。大家生活在一条很像地震而断裂的高速公路上,人们在高速公路完好的一边逛街买东西,路中间充斥着小商小贩,而从某一个裂缝开始就是悬崖峭壁,高速公路的另一端几乎在万丈深渊。小孩在到处嬉戏,所有人都对这习以为常,当时的我也是。后来我分析这可能是我在微博看了很多重庆漂亮的照片,以及之前看过一些灾难片。在梦中潜意识将一切加以了糅合。 另外就是主观意识和潜意识对于记忆的调用是有区别的,很多情景我觉得也就在梦中可以想起来,那些我以为已经忘记的细节,却如此自然的出现在梦中,那些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一些瞬间。这又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一句常听到的话:一些事并不会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在梦境中一切事情都是那么得合理,容不得一丝怀疑,即使是现实生活中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形。可是慢慢分辨又能品味出其中的光怪陆离,这就是梦境的魔力吧。回想得多了,我甚至有点怀疑梦境不会出现新的事物,一切都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或者间接接触过。只不过潜意识是个艺术家,将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搭配的如此和谐。

陌生而熟悉的梦 Read More »

Y460

2021年末,我的外星人借给同学做毕设,我于是又启用了我的Y460使用了大约半年时间,依旧值得信赖,直到2022年2月回国然后将电脑送至了电子产品回收的机构。

Y460 Read More »

谁是大爷

最近用了一段时间安卓系统对于谁是大爷这个定位很有感触。之前iOS时候感觉用户是大爷,如果将APP比拟成人类的话,想要申请权限的时候APP内心OS是感觉是唯唯诺诺,给权限的话程序会更好用,不给的话也没关系,同样会用心服务用户的:“请您允许访问相册权限哦,否则会读取相册失败”。在这里感觉用户是大爷。 而到了安卓这里完全不一样了,同样一个截图工具,刚打开就开始警告我,一定要赋予权限,不然不给工作:“你好,请您务必允许接下来的权限申请,这样app才能正常使用。否则app将无法正常使用”。我按照和苹果一样只赋予了图片读取权限而没有全部选择,果然软件直接退出了。而我返回权限授予的页面仔细看,申请读取图片这个我懂,不然怎么截图。可是有一些就不明白了,为何一个截图工具要申请打电话,还要申请知道我的位置。电话要打给谁呀,同时我在地球上不同地点截图难道有区别吗?在这里感觉用户是唯唯诺诺,APP是大爷。         下边是iPhone的图片。同时用iPhone截图大师的生活,不需要打电话以及知道我在哪里才可以截图。所以注重隐私的朋友,第一百次的建议依旧是苹果大法好啊。

谁是大爷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