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比较熟悉的朋友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现实生活中稍微有点腼腆,可在网络世界中却很活泼。我个人反思也确实是这样,我崇尚遇到问题深入研究,独立解决,所以日常生活需要和他人合作处理事情的机会就少与别人,再加上相比于热闹的场合我更喜欢安静,以至于多数时候我都是一个人打理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工作日的忙绿,还是周末的消遣。
我喜欢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所以相比其他同学,我收到的互动也就更丰富一些。逐渐地我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不仅经常聊天的朋友会随着生活圈子的改变而改变,以及距离上的远离而疏远,相互评论点赞的频率也逐渐随之减少最后消失。朋友圈已经成了维系老朋友为数不多的几个途径,所以多数人还是愿意在举手之劳的限度下多一些与朋友的联系。这样看来上边那种现象有点意料之外,可是稍微一想却又是情理之中。随着昔日的老友生活环境的越来越不同,每个人每天关心的在乎的烦恼的厌恶的都不再一样。发表在朋友圈的内容多数是基于特定场合才能理解的信息,随着相互了解的减少,很多确实没那么容易看懂对方所要表达的心情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方不是故意不和我互动,而是对方在一切社交媒体上投入的时间都变少了。有时候依稀记得在朋友圈很活跃的一个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想着会不会把我删除或者拉黑了,我也没发过代购投票信息啊,越想越生气还有点失落。然后我点开对方的头像看到朋友圈写着对方只展示3天的动态,还好,不是我的错。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个只展示3天或者半年动态的功能,问其原因多数会说是考虑隐私,不想被心怀不轨的人了解太多自己的过往。我对此却有不同的理解。生活在如今的社会每天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排除因为自身做了一些不道德的事被人怀恨在心从而搜集资料这种极端情况下,其他时间很少有人闲到翻阅一个萍水相逢人几年前的朋友圈。将这个了解一个人的曾经的通道关闭,恰恰阻止的是那些关心爱护自己,有心思深入了解自己,想找机会一起重走一遍过往的的人。对于真心在乎我们的人而不留下机会,真是有点太可惜。所以我自己的理念或者信条就比较豁达,心要向善不做恶,朋友圈不关闭,给在乎我的人一个途径。虽然我相信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哪个姑娘有兴趣翻阅我五年十年前的状态,可是人还是要心存希望,万之之后的某一天出现了呢。
另一种我观察到大量离开社交媒体的时间点是生活状态有显著改变的时候,比如恋爱了或者工作了。在一个人恋爱前,所有的时间都属于自己,生活中开心愉悦的事情喜欢发到网上来“显摆”。而当有了男女朋友后,日常生活大量的时间都是与对方在一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有了更在乎的事情,那么发表帖子这样的小事就会不值得一提。并且,之前的一切不就是为了“显摆”为了吸引他人对自己的喜欢嘛,现在任务达成了,就没必要再坚持下去了。另外一个是在从学生步入工作后,尤其是与互联网比较远的传统行业。可能是上班忙碌的原因,在这个时间点上消失了好多好多社交媒体老友。有人比喻学校是个乌托邦,承载着对于理想国最美丽的幻想。可是从学校步入社会就不得不面对现实,工作忙是一部分原因,生活的平淡没有任何值得分享的事情可能是更大的原因。如果自己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好,或多或少能够找到一些生活的小确幸。可是多数人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很多人就在朋友圈永远走丢再也回不来了。
最后一种情况是分享场所的转变。我坚信所有人都有表达欲的,随着朋友圈慢慢成为了旁友圈,这里不再是一个分享隐私的小圈子了,所以之前活跃的用户也开始转向其他场合比如微博。多数人在微博上并不是实名,并且亲友熟人也少很多,一个本来开放的环境现在竟然成了不再怕泄露隐私的场合。也是有点搞笑的,不过这也是我更喜欢后者的原因。同时也会经常看到同样一个人,在微博和朋友圈是不太一样的两种角色,朋友圈都在发表积极向上好的一面,而微博就随便了很多,反正也没几个人认识,所以更加自在爱干嘛干嘛了。我还见到过有人喜欢用keep,在每日运动打卡的时候记录当时的心情,可谓是一举两得。
我希望我能够一直保持生活的激情,不要某一天也成为社交媒体沉默的那帮人。没有人能够陪伴永远,就连拥有最无私爱的父母,也不能陪伴子女走完他们的一生。对于现实生活中以及虚拟世界里走散的一波一波老友们还是有强烈的思念之情。可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迎来送往,不断有新人的陪伴来一起走下一程,对于岔路走要离别的老友微笑说再见。